第七十六章 吴玄的愤怒(1 / 2)
又是一阵难堪沉默,老军候任崇突兀开口道:“吴司马,此事怪不得校尉,说句心里话,即便是没有校尉军令,我等几个军候也会让士卒们往死里杀,岂会留下活人,不信你问问他们?”
闻言,吴玄望向满帐军候、司马,众人皆是面无表情地连连点头,没有丝毫犹豫。
骤然之间,一种难言的滋味弥漫在他的心头,霎那间觉得自己与众人竟是如此格格不入,默然有倾,他终于沉重叹息道:“兵为凶器,战为逆德,大将手持公器权柄,自当弭兵止乱,匡扶社稷,岂能如此轻率杀戮,沦为血腥屠夫?”
此言一出,举帐全都一片肃然。吴玄虽未指名道姓,然则毫无疑问是在指责校尉赵策,下属顶撞上司本已犯上,再加上血腥屠夫的评判,当真是极大的不敬,一时间人人沉默无语,静得唯闻喘息之声。
赵策脸色如初,丝毫不见动怒,声音略显喑哑地开口道:“从云,仁慈者不掌国之公器,即便是圣王义兵也有连绵杀戮,你当真心软过甚也!”
“心软也总比当屠夫强!”吴玄骤然高声,脸色铁青地转身大步出帐而去。
出了营寨,吴玄登上不远处的一座山头,苍穹星斗璀璨,山川军灯闪烁,漫步在枝蔓丛生的山顶,却是心潮跌宕情绪起伏。
可以说,他对今天的战事是相当满意的。十年磨一剑,今朝出鞘试手,以近四百人伤亡破敌一万三千,即便是昔日上将军吴逊亲来,恐怕也只能做到如此,也算是不枉老师悉心栽培。
然则,义兄赵策不留战俘的举动却让他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吴玄并非迂腐卫道的儒家士子,也深知仁义并非是乱世军争之大道,从三皇五帝开始,人世间便有了杀伐征战,为了土地为了牛羊为了财货为了女人,人们总能找出各式各样的借口,做你死我活的相互拼杀。
想想看,黄帝战蚩尤,大禹击共工,商汤灭夏桀,武王伐商纣,春秋争王霸,战国逐群鹿,嬴秦灭六国,大齐定中原,哪一次不是大动兵戈血流成河,堆积如山的尸体书写了王朝更迭,帝王伟业,然而不管大战惨烈如何,一条“战不杀降”的底线不容触碰。
白起乃战国第一名将,长平大战击垮赵国六十万大军,铸就了亘古未闻的军争大功业,然则战后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从绝代名将沦为狰狞屠夫,整个天下祭起天道人道的大旗口诛笔伐,将其永远埋葬在了可怕的咒骂深渊之中。
反观燕国昌国君乐毅,为求一仁六载不下一城,后辞国离军却受到敌国军民真诚相送,竟无一人加害这个攻破自己国家,然如今却手无寸铁的老人,当真大节昭著也!
天道昭昭,大德尧尧,巍巍青史自有定论,如此大是大非的关口,我岂能不指责义兄之失?心念及此,吴玄轻轻点头,心中的阴霾也终于淡开了一些。
不知矗立了多久,山下的军营早已熄风灯陷入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只有夜风鼓荡着山林原野,将一片沉重的鼾声送上了深邃碧蓝的夜空。
一阵轻微的脚步由远而近,夜风中骤然传来了一句道歉:“噢呀,从云,今日之事为兄的确处置不当,特来告罪也!”
吴玄霍然转身,却见赵策一个深深长躬,显然态度十分诚恳。
见状,吴玄顿时大步上前托住赵策之手,笑叹道:“义兄何故如此,玄岂是如此斤斤计较之人?”
“噢呀,我就知道从云不会生气。”赵策长笑一声挺直身躯,手中便戏法般骤然出现一个红木酒桶,高声嚷嚷道:“多说无益,来,今日你我不醉不归。”
“啊呀,军中饮酒岂非违反军规?”吴玄不禁哑然失笑。
“怕甚!”赵策笑呵呵地拍了拍酒桶,故作神秘地压低声音道:“荒山之顶军营之外,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好又一个你知我知,那就放纵一番也!”吴玄哈哈大笑,与赵策盘腿对坐在草地之上,就着美酒你一言我一句地说开了。
两人心照不宣地未提今日大起争执的杀俘之事,话题却引人了当下的战事之中。
赵策大笑比划道:“噢呀,可惜刚才你不在大营,徐县尉将那个叛军校尉押来之时,他一见凶神恶煞的我等便屁滚尿流,跪地求饶,还未严刑逼供便一五一十地如实招来。
吴玄悠然笑道:”目前江夏叛军究竟是何部署,义兄可曾问出?”
赵策颔首,开口娓娓述说道:“五万叛军由贼寇张腾所领,从襄阳侵入江夏,其军共分为三路,第一路三万由张腾亲率沿绿林山破安陆县,现已围困江夏郡治西陵,虽未破城,但西陵守军已是伤亡惨重;第二路五千人顺沔水南下攻竟陵县;第三路一万五千人攻打巴阳,也就是我们今日击破的叛军。”
吴玄凝神好一阵沉默,皱眉开口道:“竟陵县远在江夏西南,与西陵县隔着一片浩淼无垠的云梦泽,如此说来,张腾的三万叛军岂不是孤军一支?”
赵策骤然一怔,惊愕高声道:“就算是孤军,但也有三万人马,放眼整个江夏,谁能匹敌?”
吴玄缓缓摇头道:”正面进攻凭我们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