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藩镇供军案例解析——以《夏侯昇墓志》为中心(1 / 7)

加入书签

内容提要洛阳出土的唐代《夏侯昇墓志》记载了地方藩镇武宁军的具体供军措施,为了解中唐以后藩镇军费支用提供了极为珍贵的个案材料TXT下载。武宁军以营田供军费、以工商助军费和参加作战争取出界粮等事例,弥补了研究唐代单个藩镇系统供军材料的不足,为进一步解析唐代藩镇军费问题提供重要的线索。,

关键词徐州武宁军;《夏侯昇墓志》;营田绩效;以商助军;武宁供军院

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22x(2011)04-0001-08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教育部西部规划基金项目“隋唐地方官移风易俗研究”l0XJa70002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1-05-06

唐代中后期诸道藩镇如何供给本道军费,曾经引起学界极大关注,[1]但因为史料记载零散等原因,在一些领域留下不少尚待解决的问题。2003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出土了《唐夏侯昇墓志》,[2]此墓志多处涉及到唐代藩镇特别是徐州武宁军的供军记录,是研究唐代藩镇军费供给个案问题和通例问题的一份珍贵资料,某些方面弥补了传世文献对藩镇供军记载的不足,值得注意。有鉴于此,本文专就志文关涉藩镇供军的几个问题稍加申述,以就教于学界时贤。

一、从徐州营田看藩镇营田供军模式

夏侯昇曾经供职于彭城,属于徐泗濠节度使(武宁军)管辖,此节度使治所在徐州,据《夏侯昇墓志》记:(贞元中)“时水旱作泺,连帅以军食不足为忧,询诸府寮,篾有对者。公日:欲实仓箱,莫先播植,请为君决汴河,灌蕲泽,拥陂水,涨陴湖,芟剃蘩芜,莳植杭稻。”当地水旱灾情导致当道军食不足的现象,正是中唐以后,唐代多级供军体制下,诸道军食本道方圆自筹的体现。在两税三分制(上供、送使、留州)下,藩镇军费来源平时只能依靠两税的送使和留州部分,只有在中央征发藩镇军出本界行军作战的情况下,才能由中央度支供给其军费,此为食出界粮。武宁军将士当时处于未出界的状态,无法得到中央食出界粮的待遇,而本道水旱歉收会直接影响到两税送使、留州部分的征收,所以才出现徐州节度使(志文中的工部尚书、南阳公、连帅)以军食不足为忧之局面。

贞元年间,任徐州节度使者三人:高明应、张建封及其子张愔。[3]三人中可称为工部尚书、南阳公者,只有张情,因为张情为南阳人,贞元十六年(800)至元和元年(806)任武宁节度使,罢任后征为工部尚书。[4]故志主夏侯昇建议营田植稻应在张愔任徐州节度使期间,《墓志》记:“是岁开地三千余顷,当秋获稻二十万余斛。”志主夏侯昇在彭城(徐州)营田业绩可从几个方面衡量,营田顷亩数达到3000顷,岁获20万斛,亩产2/3斛最新章节。

徐州营田之事其他史籍多未记载,《唐六典》所记开元年间全国992屯,并无徐州屯田记录,[5]说明唐前期徐州未有屯田。唯韩愈《贺徐州张仆射白兔状》略有提及:“伏闻今月五日,营田巡官陈从政献瑞兔……其始实得之符离安阜屯,屯之役夫,朝行遇之……不在农夫之田,而在军田。”[6]符离县在元和四年(809)之前属徐州,[7]韩愈称徐州张仆射,当在贞元十二年(796)张建封以徐泗濠节度使检校右仆射之后,[8]贞元十六年(800)张情任节度使之前。韩愈因营田官员在徐州符离安阜屯军田上获白兔而献贺文,正说明徐州曾经于张建封任节度使时开过营田,其营田成效如何,韩愈文中并未提及。墓志虽说不是记张建封而是记其子张倍的营田业绩,却是记载徐州营田绩效的直接资料。韩愈《贺文》只提到符离安阜屯和营田巡官陈从政,其营田动机,谁来主持,营田绩效等问题都不清楚。《夏侯昇墓志》可以提供部分信息,夏侯昇曾经实际主持过徐州营田,所收获的20万余斛稻米成功解决了困扰徐州节度使的军食不足问题。但要说夏侯昇是徐州营田的倡议者,却并不准确,因为在他之前徐州就曾推行过营田。

徐州所实行的借助营田供给军粮之法,也是中唐以后诸道军镇最常用的供军措施之一。与徐州张建封、张情父子营田供军几乎同时,义成军节度使、陈许节度使也推行营田之法,[9]如贞元十年(794),李复任义成军节度营田使,“置营田数百顷,以资军食,不率于民。”[10]再如,贞元中,陈许大将孟元阳,“董作西华屯。元阳盛夏芒屣立稻田中,须役者退而后就舍,故其田岁无不稔,军中足食。”[11]陈许营田岁无不稔而使当道军中足食,义成军以营田供军更是做到不率于民,都是藩镇营田供给当道军食的例证。贞元以后,内地营田也时有所闻,如元和十三年(818),山南东道节度使孟简任命b璀为“襄唐两州营田兵马使,管屯院四所,军健三千人,岁出斛斗三十万石。”[12]营田兵马使b璀也是在内地营田,其营田业绩达到岁出军食30万石,甚至超过志主夏侯昇在徐州营田的业绩,这些事例说明营田与某些内地藩镇的供军关系密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