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未怕金吾呵醉(一)(3 / 4)

加入书签

恤,我家的儿子为国家战死,这可是一条鲜活的人命,朝廷总得意思意思。再加上官员的层层剥削,一个士兵的抚恤就要花上几十缗钱。

比如这一次,死了八万多将士,虽有一万多人是胡人或者党项人,还有近七万唐军牺牲。就是胡人与党项人,朝廷同样还得意思意思,不然以后那一个胡人愿意替唐朝出征?

“不计以后的抚恤,大约花费,前后计达五百万缗。”

“五百万哪,”李治有些头痛。想了想又问道:“除了正常的税务外,其他收入有多少?”

“海市今年会增加,狄侍郎到东都后,臣妾刻意与他交谈过,他估算了一下,今年有可能海市税务能达到二百五十万缗钱。以后还会增涨,不过会越来越慢,大约到了三百万时有可能暂时达到巅峰。”

武则天想了很久,还是决定将狄仁杰调回来。与魏元忠相比,狄仁杰比较圆通,这几年政局不稳,需要的是狄仁杰这样的人,而不是魏元忠这样的方正君子。

这一回坐了火箭,一下子爬到刑部侍郎这个位置。

到了洛阳后,又亲自会谈。对此人,武则天十分欣赏,很想撬儿子的墙角,将此人撬过来为己用。所以一下子将他拨到顶,再升就是六部尚书或者宰相了。以狄仁杰的资历,显然不够的。

但这不是重点,李治问的是国家收入,看能拨出多少款子来打这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正常税务不能算,国家还需要开支。所以只能询问这几年多出的收入。

狄仁杰这个估测是很标准的。南宋虽然偏居一隅,与现在唐朝人口差不多,有可能还多上一点。可是经济基础却好了数倍,商业更成熟,所以一年海市的关税,能达到一千多万贯。但唐朝眼下,三百来万缗,确实到了顶峰。想高,国家需要平稳,发展几年或者十几年后再说,否则到此为止。

武则天继续说道:“不过弘儿在信中也提过,三门工程最后一期,不能拖延。丹水渠修到商州,下半年开工的是引水,这个都不用急,即使一年之内竣工,究竟引来的水够不够用,未必可知,可以化作两年施工。东宫还有一些余款,还掉江南的欠款,依然还有一些。若是海市好,有可能会多出来一百万缗钱。”

丹水渠越往后,全部在山脉中施工,用费越大,但也不急。李治“嗯”了一声,又问道:“还有呢?”

“河东河北等地奏折呈上来了,旱情开始缓解。其他各处税务良好,朝廷用度再挤一挤,还能挤出一百万缗左右。要么就是盐铁司的收入,这个今年状况良好,蔗糖、纸张、丝绸、瓷器、茶叶,因为海市繁荣,税务在增加,有可能达到一百五十万缗钱。大约就这么多。”

也算不错的,换作以前,这样的收入,足以让李治乐开怀,可现在继续皱眉,说道:“恐怕不够。”

“好在河湟屯田会大丰收,替朝廷减去了一份负担。不过,似乎用费是不足。牺牲将士抚恤又不能拖得久。”

正在这夫妻二人伤神时,太监送来了一份奏折,是狄仁杰写来的。没有其他,专门弹劾韦弘机。

韦弘机替李治修建上阳宫,是存了谄媚之心,但对李威也没有二心。就这个品性,想他象魏元忠那样的刚直,永远不可能。而且是很有本事,修建得美仑美奂,不伤民不伤财,并且就着余款,将洛水中桥从立德坊移到长夏门街,一个在东城东侧承福坊西侧,一个在承福坊东侧,一移,百姓交通立即变得方便。

可是很多人看不习惯,包括刘仁轨在内,太子在前线生死不明,你在这里替皇帝大修土木,自己做了愧心事,不敢说。听到狄仁杰到了洛阳,写了一封信,对狄仁杰说道:“自古帝居深宫,不与百姓接触,恐引百姓埋怨奢侈。今将皇帝寝宫建于城外,非是敬爱皇帝做法。”

狄仁杰整天处理公务外,就在想太子的局势,没有注意。刘仁轨一点醒,想起来,心中也十分不满。疏了这个弹劾的奏折,说前方将士正在青海出生入死,韦弘机却故意引导皇帝奢侈。要李治处分韦弘机。

没有拐弯抹角,连同李治都淡淡地讥讽了。

李治病情一直没有好清,大多数时因为并发症,头感到很痛,因此处理政务多交与武则天。也不是一无是处,还有一些直觉的。可一深想,头更痛。这是小事情,没去想,惊异地问道:“这个狄仁杰与韦弘机不皆是弘儿的人吗?”

怎么前面李敬玄与刘仁轨窝里斗后,现在狄仁杰又要与韦弘机窝里斗?

但感到有些心虚,这个上阳宫修得确实不是时候。

还没有认为很重要的。继续商议青海之战的经费。就在这时,一件件不好的消息传到洛阳。

自松州起,然后到茂州,到雅州,论钦陵亲自率着六七万,七八万,各州的刺史弄不清楚,以他们的水平,也休想弄清楚,突然袭击。实际上兵大多数是东女羌的士兵,吐蕃嫡系的军队只有七八千人。抛去了这七八千人外,其他几万羌兵战斗力,弱得可怜。但就是这一群弱兵,让论钦陵用得出神入化。横扫三州各县,被杀死的士兵以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