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火烧大江(上)(2 / 3)

加入书签

了三台更另类的弩机,绞车弩。这种弩机原来需近百人绞动车盘才能发射出去,后来焦炭的出现,使冶炼的钢铁质量提高,做了一些改进,操作的人数减少。但也需要六七十人才能绞动弩盘。因为操作太麻烦了,所以唐朝军队也很少用它。

带过来后,看到那一根根粗大的,比常弩矢重十倍的大弩矢,还有这种古怪的绞车,河中士兵感到很好奇。

正好大食人不备,大部队列在两三百步开外,目测了一下距离,骆务整将三台绞车弩搬到半山腰,瞄准了大食人的队伍,命令士兵将绞盘绞紧,然后松开绞盘,粗大的弩矢立即暴射出去。

这种弩有可能是眼下射程最远的冷兵器,最大射程几乎达到近七百步。

萨勒姆正在观战,三道黑影就暴窜过来。

象穿树叶一样,连同盔甲在这三支劲弩面前就象纸糊的一样,穿过了数名大食士兵的身体,才停了下来。

只射死了数名大食士兵,但很鼓舞士气的,山顶上的所有河中士兵全部发出了一声欢呼。还是唐朝军队强大啊,早来到河中,就不会受大食人侵略了。

也将萨勒姆吓了一跳,立即下令:“退,退。”

不但下令全军往后退,也下令试探的士兵退回来。仅这一会儿,在密集有力的弩箭射击下,就倒下了两百多名士兵。虽说他按照大食人的传统,打头阵全部用炮灰部队,用的全部是波斯人,可是象这样下去,会打击士气的。

只好先行扎营,而且为了防止瓜卵山上的唐军偷袭,他也下令挖壕沟。唐军将瓜卵山拿下来,成功地在乌浒河南岸杀出了一个桥头堡,于是河北的阵营也随之作出调动。香柳渡的侧营变成了主营,原来的主营变成了侧营,原来西边的营地变成了一个卫星营地。又在东面延伸出两个新营地。

一个桥头堡让萨勒姆如鲠在喉,不能再让唐军夺下第二个桥头堡了,只好下令,在河南岸也修建了两个新营地遥相对峙。

下完命令后,看着瓜卵山,一愁莫展。但让他判断出一件事,唐朝军队的真正主攻方向。

唐朝军队是分成两个方向的,不摸清唐朝军队的主攻方向,就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两个方向皆有优缺点。

主攻谋夫城,地势平坦,一旦得到谋夫城,就能得到充足的供给,还会动摇大食在整个呼罗珊的统治。至少谋夫地区会有许多百姓组成义军,支援唐军。但对唐军的缺点就是有乌浒河之险。即便是夺下乌浒河,后方让自己坚壁清野,要么攻打谋夫城。谋夫城是那么容易攻打的?不能迅速攻下,缺少供给,自己只要组织得当,不但能在他们后勤上动手脚,还能来个里应外合。

主攻疾陵城。疾陵城有强大的波斯义军,自己多次都没有将他们扑灭,战斗力强悍。一旦联手,整个塞斯坦地区会产生动摇。至少吐火罗全境皆失,还有可能危胁到大食人的粮仓,信德。

唐朝也有缺点,此地山区地形,有许多城池与关卡,易守难攻。当年大食攻打迦布罗城,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还攻打了数月之久,才将这个城池拿下来。况且一旦让唐朝得到了塞斯坦地区,就能从三面对吐蕃人形成合围。吐蕃人眼睁睁地看到这种局面形成?

可是唐军偏偏分成了两路,明显一路是佯攻,一路是真正攻击方向,来分出自己的兵力。也起到作用,自己为吐火罗分心,派出了不少士兵与将领。直到这一刻,唐朝人才露出真正的獠牙。

为时不晚。

又看了看对面的几座矮山丘,十分郁闷,也十分刺眼。但暂且放过了,下令从后方再拨四万士兵,对乌浒河支援。等自己兵力处于绝对优势,才将这颗刺拨去吧。

傍晚来临,大营扎好了,壕沟也挖好了。这时候斥候前来禀报,说唐军又有了新的动向。

今天白天一支唐军寻来了乌浒河北岸的一些商船,向南岸停伯的波斯商船发动了攻击。将商船上的船夫赶走,然后能带的船舶带走了,带不走的一把火烧掉了。

“知道了,”萨勒姆淡淡地说道。

乌浒河中下游有许多船舶,但因为战事兴起,皆将船驶向两侧,不在自己保护范围内。况且这些船舶全部是波斯人的,唐朝人要烧就烧。从战略上来说,自己也不想渡河,向北岸发起进攻。这些船舶对自己没有什么意义。并且唐朝人这样做,会产生负面作用,这些商人在波斯地位很高,激怒了他们,会使这些人对唐朝人产生反感。正合了自己的心意。

忽然击了一下手掌。

不是自己所想的,喝道:“将唐朝的地图拿过来。”

李威派出斥候打听大食人的情况,他也派出斥候打听唐朝的情况。只是斥候派得少,得到的情报没有李威详细具体。手中也有一张唐朝的不标准版图。

并且还知道唐朝的船舶技术这几年后来居上,已不亚于大食人,似乎唐朝人航海正是对面那个皇帝发起的。得到了这条消息后,让他疏忽了唐朝士兵的水性。

但唐朝这么快就对船舶下手,让他产生怀疑了。自己的意图很清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