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春雷(四)(2 / 3)

加入书签

,可他也不想看到武则天真的去做皇帝而武则天恰恰有了这种可怕的走向,接过魏玄同的话,进谏道:“若是太后追尊祖先,臣以为可以,但切不立庙号此乃国家体制,一旦太后开了此头后,若是将来皇带年幼,太后处堂后宫,也学习太后立庙号又没有太后的才干与品德,什么事情都有发生太后,不可不防”

武则天嘴角扬起一丝冷笑,玉辇已热,宝座已稳,又岂是你们三个,小小宰相能阻止的

不听隐入帘后,丢下诸位宰相离开了

第二天继续议政

武则天精力很好,处理政务不算最勤快,但也不算懒惰

其实做一个好皇帝,很是辛苦李威就身有体会,每天三省送上来的邸报奏折不计其数,心里还要想着整个国家的将来甚至连全国的死刑案都要拿过来查看就凭借三省递上来的奏折,如果一一审阅批处,整天整夜都有可能休想睡觉这就是以一人治天下人的弊端

不知道母亲为何对权利如此迷恋

如果做一个有地位的太后,多好啊,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做皇帝,要花去多少精力,每天要死多少脑细胞?而且自己再三地做出承诺,并不是让你做一个无聊的太后,我还想请你站在我后面替我做参考然而母亲对权利的渴望到了病态的地步

实际上若有可能,李威很想做一个逍遥的王爷或者做一个傀儡皇帝也不错的,毕竟是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知道是不可行的,母亲掌控的权利越多,野心与**越来越大,在这条权利之路上,所有妨碍她的人,必杀无疑自己就是甘心做了傀儡皇帝,因为声名在外,早晚会被莫明其妙的干掉

所以听纳了没禄氏这条不是办法的办法

这一次议政,是处理了两个人刘景先前倡先河,对她公开反对,贬为吉州长史,魏玄同贬为岳州刺史

诸相愕然,太后这是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啊

倒是狄仁杰眼巴巴的看着帘后,你也贬我啊呆在洛阳,俺们很不放心不是刘景先,与陛下没有瓜葛,一旦太后想对自己动手,只有死路一条贬到地方上,反而变得很安全武则天看着狄仁杰的神情,觉得很古怪,一会儿就明白过来美丽的嘴角扬起了一道弧线不过笑容立即失去,因为看到裴炎脸上堆起了阴云这时,裴炎终于有些不满

自己没有反对,刘魏二人反对了,力度也不大,太后的处置过重了而这两人与自己关系莫逆,一贬,自己在朝堂上少了重要的两翼难道太后最后也不放过我?

这又使他清醒的想到了一件事,皇帝回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青海西域诸将士还在继续坚持可一旦皇帝真的没有生机,他们再勇猛,没有大义支持,也什么都不是

那么朝堂上权到的分配,一个在太后手中,一个在自己手中,矛盾迟早会激化可他想还击,却感到已没有还击的可能性并且,皇帝音讯没有落实之前,也不敢还击

美好的合作了近一年,终于产生了微微的缝障

武则天心中冷哼一声,继续下旨

连罢两名宰相,武则天不足惜嗯要人,朝堂上不要太多,想了想谁听话,于是左肃政大夫巅味道、凤阁舍人李景谋为中腾门下三品,正谏大夫崔譬与沈君谅为同平章事

正谏大夫也就是原来明崇俨担任的官职工也就是只要你听话,那怕你是四品五品的小官,照样可以做宰相

几人对视了一眼,觉得这简直是儿戏了,可就是这种儿戏,却让他们感到了浓浓的威胁不听话是,想上位的人不要太多

武则天视线这才盯着了狄仁杰,对这个大臣,武则天十分欣赏朝堂中大臣不少,要么象裴炎那样,有才气,却没有骨气无论吏治多能,才学多好,武则天始终看不起,这种人只能当作棋子来用要么少数的人,有骨气有品行,可缺少了才气两者兼备的人屈指可数

没有得到儿子下落之前,狄仁杰也不能随便动他的后方是强大的帝党,这个党不在政事堂,是在中低层官吏当中,是在将士当中,是在老百姓心中况且还有刘仁轨在西京虎视眈眈这是其一

况且还有先帝的遗诏,才下葬没有多久,就将他罢废了,民情议论声会很大,这个 结果,也不是她想要的

当然,还有裴炎

于是又说道:“着狄仁杰为纳言”

也就是顶替了刘景先的官职,门下省的首长

说完后,又扫了一眼裴炎,裴炎势力大,需要人掣肘,虽然一口气提拨了四名宰相,这些人才干欠缺,因此,需要一个得力的大臣,与裴炎形成平衡

然而狄仁杰不乐意了,伏下说道:“太后,臣才能浅bó,升迁过望,不敢受之”

做到这个户部侍郎,不对,是天官侍郎中腾门下三品的职位,都是如坐裂毡,现在又提拨为侍中,岂不是要害我?

他很清醒的,推得越高,跌得越惨

“狄卿,你是先帝遗诏着重提及的大臣,都不敢受,置先帝于何处?”武则天森冷地说

秋仁杰吓得一哆嗦,不敢言

武则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