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廉颇意气战繁阳(2 / 4)
希卑原是廉颇军中的谋士,再怎么说也不应如此不顾及老将廉颇----他这个老上级的脸面吧?廉颇果然大怒,将书信当着来使的面撕扯个粉碎。其实,希卑已经给足了廉颇面子,他并没有直接下令逮捕廉颇,而是亲笔给他写了一封书信来问责,还要人家怎样呢?廉颇又何曾顾及过希卑作为赵国中枢府令的面子?希卑能做到如此,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平都侯无奈跟着使者返回了邯郸,廉颇一个人跑到山林中生闷气----这个变故,一下子将他的通盘安排全部打乱了!
廉颇神色凝重地远望这繁阳模模糊糊的影子,十分的不甘心。“我信平君廉颇可是一世英名啊!---你们怎能如此怠慢于我?平都侯已经走了,那我攻打繁阳还有什么意思?-----引军去布防漳河?不行!---那样我岂不是会让人家讥笑?----赵国的新君无论是谁,关键时刻我都没能扶助一把,那样我的前景会是如何呢?----真的是失败!,我现在该怎么办呢?”
心腹部将孟阚和良于纯也神情忧郁地来找寻他,“大将军,咱们还是放弃攻打繁阳吧?情况不妙,再这样熬下去,我们都要被军法从事了。”
不提军法则罢,一提军法,廉颇就气往上冲,“军法从事”可向来是廉颇的口头禅,这话出自别人嘴里,还是针对自己的,廉颇顿时感到受到了莫大的羞辱。
廉颇怒吼:“此番汝等与本帅出征,寸功未立,有何等脸面回去见人?----这世间,从来都是胜者王侯败者贼,老子若是拔取了繁阳,他们还能有何话说?”
副将们担心地问:“老将军,现在这个样子,那得多久才能攻取繁阳?”
廉颇冒冒失失地说:“三---”,喉咙中“天”字没有出口,又吞咽了下去,变成了“个月”。
孟阚失望地规劝他说:“我们兵力不足,繁阳城防坚固。莫说三个月,三年也不一定呀。再说了,用那么长时日,就算打下繁阳还有啥用呢?老将军,当顺天而为啊!”
纯于良倒是若有所思地说:“硬拼恐怕不是办法,兵法诡诈,老将军若执意攻取繁阳,倒是可以考虑智取-----”
这一句话提醒了有些窘迫的信平君廉颇,他心头一震,“是呀!硬拼是不行的------得换一条思路,换一种打法---”
赵国老将廉颇之所以欲要违抗中枢府的命令,拔取魏国的城邑繁阳,倒不完全是因为他看不起中书令希卑以及郭开这些人,从而故意给他们弄个难堪,找点麻烦,毕竟春平君即位,对于廉颇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他心里并没有成见,为人之臣,也不该有什么成见。其中的缘由大致有三个:
其一:廉颇这次出征是领受了赵孝成王君命的,起初他瞻前顾后、徘徊不前,不愿意轻易与魏国开战而导致赵魏联盟解体,他老惦记着邯郸新君嗣位的事情。须知合纵抗秦乃是廉颇、春平君、平都侯等人一贯性的策略,他当然不希望自毁长城。可李牧与太子赵偃在北方出击匈奴取得了赫赫战功,由自己统军这个南部方向一无建树,两相对照很难看,面子上有些过不去。待到廉颇企图趁秦军攻击魏国手忙脚乱的时候,浑水摸鱼取了繁阳,却久攻不下,连里子也赔进去了,自然是心中恼恨。
其二、平都侯已经走了,春平君突然执行和秦之策,让廉颇大感意外。他感到赵国的政治风向要发生改变。魏国的信陵君已经失势,魏王也在与秦国勾勾搭搭、眉来眼去。现在,秦国正在同时攻打韩国和魏国,廉颇知道这是秦人顺水推舟的诡计---三晋失和,尤其是赵国保持中立,更不消说秦赵联盟,秦国必定会乘机从中攫取利益,这些不是秦相吕不韦能够决定的事情,他后面还有强大的秦国军事集团在做崇。魏国之所以受到秦国的攻击,根源就在赵、魏两国争先恐后去试图与秦国结盟,彼此产生了罅隙,魏国完全是咎由自取。廉颇决心攻克繁阳,就是想逼迫魏国与赵国讲和,企图重新建立起联盟关系。
其三,如果现在不攻取繁阳,以后的机会就不大了。原本有两只秦军从野王出发,蒙骜所部攻击韩国河水以南的桓雍防线,王龁所部拔取了魏国在河水北岸的汲地,又向东攻取酸枣、阳武、封丘并准备渡河南下,威胁魏国都城大梁。繁阳的魏国守军调走了不少去拱卫都城。这个时候后,晋北战事突起,李牧、庞煖等诸将一搅合,秦军乱了阵脚,王龁领军经上党,准备应对李牧大军南下,秦将蒙骜也不再攻打桓雍,而是去接防新攻取的汲地一带。秦军这一撤,魏国就会得到喘息去增兵繁阳,那样繁阳就更不好打了!
廉颇所部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兵力不足,无法攻上繁阳城守备森严的高大城池,甚至连城外的连环营垒也难以攻克,廉颇想速取繁阳,就不能硬拼。若是硬拼,其结局就很悲惨,能不能把队伍拉回去都很成问题。
老将廉颇望着远处的白亮亮的一线河水(古代黄河被称作河水,那时候它根本就没有今日这般浑浊),灵机一动、计上心头。
看着老帅兴奋地拍手称快、须发乱抖,副将良于纯和孟阚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