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吕公巧计退敌军(2 / 3)
嫪毐定定神,“好吧,豁出去了,我去闯一闯!------悉听相国的吩咐就是。”
吕不韦站起身,“一言为定!----嫪毐,若是你完成使命、平安归来,本相保举汝为公侯何如?-----当然,你跟太后之间的龌龊事情,也就一笔勾销,无人再加理会了。”
嫪毐得了吕不韦赐予的救命护身符,自然是心甘情愿卖命出力。述说简短,嫪毐依计取得赵将李牧的令牌,日行千里,飞马奔赴赵国办事。
赵王后香君见到昔日红楼姐妹-----秦国太后赵婉送达的帛书,展读一观,那书信中描述得秦人近况和赵婉她自己好是凄凉、悲沧,尽是乞求香君体恤昔日情谊,好歹劝说赵王饶恕秦国孤儿寡母之言,其情何堪?其状甚惨。
赵婉送来的物品是:一只玉萧,两双婴儿的虎头鞋,还有几件崭新的刺绣龙凤肚兜,另有不多的几件名贵首饰。
赵婉在信中倾诉:昔日,秦王母子两个困顿于邯郸,举目无亲。香君顾念姐妹之情,常去拘禁她们母子的地点探视、送些衣物、饮食,陪伴她们母子渡过了那段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深恩无以回报。
如今,秦国面临绝境,书信若晚些到达之时,恐怕秦宫已然灰飞烟灭、姐妹泉下作别。弥留人世之际,赵婉亲手给香君所生的太子制作了两双虎头鞋和几件肚兜,聊表心意。
赵香君睹物思人,不免悲戚落泪。“这一只玉箫,还是当年寂寞时,姐姐时常吹奏的,我就在一旁倾听。多少个漫长的夜晚,我们姐妹有说不完的话,彼此诉不完的苦,都是天底下可怜的人啊。----如今,姐姐成了大秦国的王后,不成想夫君早亡守活寡,依旧是窘迫难堪、受尽欺凌,这岂不是红颜命薄?------唉!---可怜可悲。”
事前,吕不韦再三嘱咐嫪毐:见了赵王后,千万不要跟她说,秦国决心与赵国死拼到底的事。赵后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主,多年前我在赵国就见识过----那赵后就是因为如此,才从怡红院里脱颖而出,傍上赵王的。
乖乖,小小的赵国怡红院里,竟培养出了秦国和赵国两名王后!
赵后心一软----你们等着回话吧。
就这样,赵后没吹几股枕边风,就把赵王给搞定了。
赵王下令:算啦,饶了秦国吧,接受议和。钦此!
乐乘接到王命,拿给庞煖和李牧看。
庞煖当时就急了:这一定是赵王受了秦国说客和宫中败类的蛊惑,做出的错误决定。
灭秦大计功败垂成,将遗恨千古!绝对不行!我们外军之将,当断则断。赵王远在千里之外,不知道实情。我们怎能去执行这样错误的命令。
乐乘:李牧将军,你是什么意见?
李牧的心思还沉浸在温柔乡里:啊?什么----既然王命已颁,我们还是不要抗命为好。
经历此战,秦国要想恢复元气,二十年别想!赵王考虑的事情,我等不可妄加揣测---
李牧的意思是:军队要讲政治!----
对“进退”表决的结果是:2比1,庞煖毫无办法,极不情愿也只好照办。
乐乘派人去告诉韩军冯亭和韩亭,那两个接报,也暗自庆幸:果不其然,赵国要与秦国议和了!幸亏我们留了个心眼(提前议和),才没有丧失主动-----
于是,秦、赵、韩三国握手言和,设坛祭拜天地,盟誓互不侵犯,违者断子绝孙,必遭天谴。(说也怪,后来的大秦帝国还真就断了香火!)
韩国、赵国接受了秦国奉送的巨额金银珠玉----也不能白来!班师不提。
李牧还捎带脚获得了一位绝色的美人,以充家室。
吕不韦一连酣睡了三天,那真叫个放松------
列位,为何上面五国联军中未说到魏国军队呢?
原来,这魏国虽然深恨秦国,但更恨赵国。诸侯伐秦,连齐国都参加了,魏国也算是个大国,它夹在韩、赵、齐、楚等国中间,不敢不从。战前,魏国答应出兵10万伐秦,最后只有2万人马,这跟卫国是一个档次,实际连卫国都不如------卫国还打了几仗,魏军却自打进入函谷关,就在原地转悠,出工不出力。
秦灭则赵强,魏国对此十分清楚。对于魏国的心态,联军统帅部也十分清楚。所以,最高指挥机关的人事安排,也没有给魏国留下位置,魏国更加消极应对。
看到魏国军队裹足不前,联军统帅乐乘干脆顺水推舟:让魏国布防函谷关,确保联军来时的道路(退路)安全。
对于魏国,自然也就用不着吕不韦费力气去对付了------
秦、赵、韩三国讲和后,魏国也很知趣,迅速撤军回国,就如同五国伐秦的事没发生过一样,更没有向秦国提出过经济补偿等要求----魏国对于能够借他国之利,收回关外被秦国侵占的土地,已经是很知足了!
而五国联军中,提前退兵的齐国、卫国,听闻三国议和了,十分恐惧,索性直接给秦国送去国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