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蒙骜之死(1)(2 / 2)
事情,王室就更加看重贵族血统。
子楚在邯郸结交媾和青楼女子,并且生下了孩子。这件事情是必须深藏心底、需要小心隐瞒的,否则传扬出去就会对其未来不利。掩盖真相的最好办法就是遵从父命、另娶一房宗室贵族女子,也就是我们书中的韩太后,这次爱情的结晶就是生下了长安君成矫。成矫的年纪比秦王嬴政估计小不过五岁,我们书中设定为它小秦王嬴政4岁。
这也就是说,公元前250年秦王赵政回到邯郸的时候,秦王9岁,成矫5岁,都还是年幼的孩子。秦始皇元年是公元前246年,那年其13岁。秦王有老师,成矫也需要师傅,樊於期一定是王宫内选定的成矫的贴身教师,并且长期服侍长安君成矫十余年。樊於期之所以被秦王嬴政深恨不已,一定是因为他参与了公元前239年的那次屯留兵变、甚至是秘而不宣的宫廷未遂政变,其结果是秦王失去了兄弟,樊於期逃亡异乡。
樊於期既然能服侍、教***,就说明他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而且根红苗正、政审合格,那么他是不是也有赢姓贵族近亲戚的身份呢?
《秦始皇本纪》记载:吕不韦当政期内,秦国当时最著名的战将就是镳公、王龁、蒙骜这军中三位巨头。
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王龁战死了,而镳公最后一次在历史书上出现是:“秦始皇元年,晋阳反,蒙骜击定之。秦始皇二年,镳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此后镳公再无印信,无奈书中我们设定他是病故了。蒙骜是在秦王7年(公元前240年)死去的。三将相继辞世,震慑不足,难怪会有人趁机在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弱冠亲政的时候造反!
笔者以为,公元前239年晋地屯留的长安君成矫造反与公元前238年所谓嫪毐造反,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矛盾。前者是秦始皇集团与赢姓贵族势力的尖锐冲突,后者是秦始皇集团内部利益纷争所导致的,后者更大可能是一场人为刻意制造的冤假错案,当然它们之间也许存在某种关联。
长安君成矫的老师樊於期深深卷入的,是第一种矛盾---你死我活的宫廷权力斗争。要么秦王嬴政被杀,太子成矫嗣位。要么成矫被害或逃亡,秦王嬴政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