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赶考(1 / 2)

加入书签

三天后,科举考开始。凌蓝混在一群男子中间进入考场。因为自古男尊女卑,只有男子才能做官,科举考也只有男子才可以参加,女子参加被发现一律乱棍打出,断手断脚那是轻的,严重的是当场打死。所以从不曾发现有女子参加过科举考。就这样,没有人来检查性别,只要走进去便可考试。凌蓝也就安然无恙的进入考场。

考试开始,这次考试共分三关。第一关,写一篇关于战争害处的文章。第二关,写一首关于呼吁和平的诗。第三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分析国家政治以及朝中各大官员之间的联系——这一关是由圣上亲自审阅。

凌蓝在心中暗骂:没事干是不是,怎么想出这么麻烦的考试,很明显嘛,只要第三关过了,其他两关它不过也得过。

第一场考试开始。只听梆子“咚——”的一声,考生个个奋笔写作,一张张考卷写满龙飞凤舞的字。凌蓝仔细思考战争的害处,无论是今世还是前世,战争的害处最主要体现在老百姓身上,只要爆发战争,老百姓第一个遭殃。每家每户招募壮丁,家中的田地只能由妻儿,父母耕耘,因为老弱妇孺力气小,身体差,耕耘的面积也小,每每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妻子见不到丈夫,孩子见不到父亲,父母见不到儿子,放在谁家都不开心。只要发生战争,粮税之类的税收就会增加,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穷困潦倒,最后只能以行乞为生,四处飘泊。万一被敌人攻破城门,还有可能会遭到灭顶之灾。总之一句话,老百姓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

一炷香过后,“咚——”,又是一声梆子敲响的声音。“时间到,放下手中的笔,谁再写取消考试资格。”考官威严地看着每个考生,最后他将目光定格在一个还在用笔奋力写的考生。“来人,这个考生是谁,取消考试资格。”考官一脸严肃。“不要啊,不要啊,主考官大人,草民寒窗苦读十余载,您就饶了草民这一次吧!”这个考生一脸惊恐地跪在地上,不停地乞求主考官。“哼,规矩就是规矩,这么多时间连一篇文章都写不好,你看看人家,我看你这十余载的寒窗苦读是白读了。来人,拖出去!”主考官显然对这位考生的学识抱有怀疑。“不要啊!不要啊……”凌蓝看着考生可怜巴巴地被拖出去,庆幸自己在香烧完的前一秒画上句号,否则肯定会像这位被倒霉鬼附身的考生一样。

第二场考试开始。又“咚——”的一声,棒子被人锤响。凌蓝绞尽脑汁,就是想不作一首适合的,要说发起战争,多数是君王昏庸无道,可是这根本就不能写,如果写上去会被安个大不敬的罪名。到时候别说救父亲,就连自己也救不了,还会连累家人。那不就赔了夫人又折兵,划不来,划不来。这次考试只有半柱香时间,得好好想想。在这个时代,虽说有写战争的诗句,但不可能照抄,因为那是别人写的,这次考试一定要写自己做的诗,其他一律不合格。可是,这点时间哪能写出好的诗句,看来只能使用前世古人写的了。凌蓝在心中默默祈祷:各位先人,后辈凌蓝借你们的诗一用,请勿见怪。

可是,借谁的好呢?凌蓝灵光一闪——白居易。他不是有写一首《春望》嘛,记得内容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诗好是好,可是那个帝王能忍受得了“国破”这两个字。而且“白头搔更短”这根本不符合自己。看来不能全部照抄。那咱就借鉴,去几句,第一句是肯定不能要的,最后一句看了就觉得别扭,也不要,剩下的就只有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但读上去不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思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现在无景无物,怎么体现出“触景,移情”。倒不如,换一下两句诗的顺序,改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烽火为景,家书为情。有景有情,勉强符合诗意。不如题目也别换了,直接叫《春望》。在思考时,主考官在一旁不停地走过来走过去,也不知道在想什么,扰得凌蓝也没办法深思,只好这么写了。

半柱香在不经意间就烧完了,“咚——”,梆子声再次响起。陆陆续续的,又有几个来不及停笔的考生被主考官当场抓住,取消考试资格。十年寒窗苦读,就为了这次考试,结果落了个这样的下场,真是让人叹息。凌蓝看在眼里,在心中为他们惋惜。可是,这次考试事关父亲的性命,也决定自己的一生,少一个人就少一个对手,只有自私一次。

第三场考试开始,这场考试与前两次考试不同,摆明了是皇帝想要扩大自己的势力,招揽人才为其效力。这一关,凌蓝算是最有胜算的人,她手中有名册,知道朝中哪些人该夸,哪些人该骂。只是,像右丞相这样位高权重的人是不能写的,万一考卷被扣留那就是功亏一篑,甚至有可能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因此,除右丞相之外,只要是名册上有的,自己又记得的,全部一一写下来。

考试一直从上午持续到傍晚,期间不准吃任何东西,不准任何人交谈,只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考试已结束,个个考生跟饿死鬼似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