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诸事停当〔大结局〕(4 / 7)

加入书签

种植情况,还身体力行,亲自指导官员们主抓各地的作物种植。

各级官府官员对农事也不敢轻视,在陈易的大力推动下,大唐境内精耕细作的先进种植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推广,水利灌溉设施也得到了大力的修整。数管齐下的举措下,粮食的产量连年大幅度增长。

百姓不再需要担心粮食够不够吃,他们担心的是粮食多了,没地方堆放。各级官府也在犯愁,多收的粮食没地方堆放。官仓已经一再扩建,但仍然满足不了堆放粮食所需。

陈易为此很骄傲,他也因此威望日隆,属下的大臣们对他敬若神明。让百姓不再饿肚子,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极难做到的,但现在却在陈易主导下做到了,如何不让人敬佩。

粮食多了粮食深加工的产业也开始兴盛起来。

唐初时候因为粮食短缺问题,官方严格控制酿酒行业的发展,因为这要消耗大量的粮食。

如今粮食不用愁了,官府也开始鼓励包括酿酒在内的粮食深加工行业的发展。

有了富足的粮食,有了官方的支持,酿酒等粮食深加工待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但这些还是消耗不了积余的粮食,大量的粮食被销往海外。

大唐多余的粮食,换来了大量的金银器物,及其他一些新奇物种。

在以尚书令身份主持了政事堂事务后,陈易可以说将大唐的权力都掌握在手里。

大批亲信人物充作他的左右手,这些人物都是在原来历史上很有名声,才学能力都不凡之人,他们和陈易一样,兢兢业业做事,一心为大唐的强盛而做出努力。

这些人和陈易一样,每天都精力充沛,勤于朝事,没有偷懒的时候。

上行下效,州县一级的官吏也都兢兢业业地做事,不敢偷懒不理事,怕被弹骇。

上下官员都勤于政事,各项制度越来越完善,大唐的发展,像被装了火箭助推器一样,速度惊人地朝前跑去,把周边国家远远地抛在了身后,而陈易的目光开始放眼天下。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四方来贺的盛景,每年都会在大明宫含元殿上演。

请求归附的外蕃小国每天都不少,但陈易并不满足于此,大唐的铁骑依然在四处征战。

陈易主事后,并没改年号,而是继续以武则天掌权时候的“永昌”为年号。

永昌十年,大唐铁骑在葱岭以西近千里地方,与大食军队发生了一场战役,此战三万大唐精锐的安西军火枪骑兵与十五万阿拉伯军队遭遇,激战的结果就是十五万大食军队遭到重创,除一万余人逃走外,其他不是被俘就是被歼,大唐军队的兵威,声震后世那片叫中东和欧洲的地方。

“要尽取那片地方!”这是陈易给主领大唐安西军的薛仁贵之子薛讷的指示。

得到指令的薛讷,率领他麾下的五万人马,直指后世西方文明的诞生地去了。

安南都护府内的安南军,也在领军将领程务挺的率领下,往南进军,准备完全占领后世中南半岛那片美丽富饶、非常适应粮食种植的地方。

一个超级大帝国,已经在陈易的期望中诞生了!

-----------

许多年后的一天,大明宫延英殿,陈易与皇帝李重润相对而坐,准备说事。

已经步入中年的陈易,外表上与年轻时候并无多大的变化,但精力方面却是相差了挺多,当年充满朝气的脸,多了些风霜后让人感觉到了更多的凝重和沉稳。

李重润已经十八岁了,早长成一个英俊的少年郎,去年时候,在陈易的张罗下,也大婚了,娶了李重润自己相中的狄仁杰之女狄秋云为皇后,如今狄秋云已经有孕在身。

李重润已经长大成了人,陈易觉得许多事,也要交给小皇帝自己做了,他已经替儿子张罗的太多了,如今的大唐国土是空前的强大,制度越来越完善,科技产生力水平发展也越来越快。

十几年的心血倾注在李重润身上,所有一切都是言传身教,甚至连亲情的教育也是如此,李重润的成长情况让陈易很放心,很满意,现在的结果可以说比他预料的还要好上很多。

他已经为大唐张罗太多,替自己的儿子做的够好了,该放李重润单飞,他要去享受生活了!

今日就是要说这些事。

所有闲人都退下了,没有吩咐任何人不敢进来。陈易示意李重润靠近他身边,在李重润按他要求做后,慈爱地看了两眼,再收住笑容,严肃地说道:“润儿,今日有一件很大的事,我要和你说!”

“陈伯伯,你有什么事,请尽管吩咐我吧!”李重润心里打了个突突。

两人私下相处间,李重润都是叫陈易陈伯伯的,但在外人面前,依然以君臣相称。

“润儿,你已经长大,今年十八岁了,从这段时间处理朝事的情况上来看,可以自己亲政了,”陈易脸上又微微浮现出笑容,“我替你打理朝事这么多年下来,已经很累了,余生想好好休息一下,大唐的美丽江山,都想去走上一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