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得悉(2 / 4)
这个法子却是利用北凉的一个隐患,要知道,北凉的一些大臣皇亲国戚,并不满意萧太后一个女人掌控北凉的大权,北凉萧氏原本也是中土大族,是以,这些北凉的皇亲国戚一直要求皇帝亲政。还有一点就是,北凉皇帝与萧太后不同,大约是从小受到中土的一些老师的教导,北凉皇帝对于中土文化喜爱,据说还研习一些宗门的学术,招揽了一些中土的文士做幕僚。对于中土的态度,北凉皇帝与萧太后也是大相径庭,并不赞同萧天雷武力入侵中土。
鉴于这两点,周国公向北凉派出了一些使者,有明的也有暗的,明里派人拜见北凉皇帝,暗地里四处活动,散布流言,收买一些北凉权贵,总之想方设法将北凉皇帝和萧太后矛盾挑起,如今,北凉朝堂陷入了年青皇帝与萧太后的争端中,双方僵持不下,北凉军队暂时是无法入关。
如此,周国公才算是松了一口气,没有了北凉的威胁,他才有余力可以继续收复中土,与其他势力争雄天下。
“祝国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是以,当轮到陆谦、徐长卿等为首的一干谋士贺寿,几人刚刚躬身,周国公连忙从座位上起身,连呼:“诸位先生快快请起!”亲自一一搀扶,亲近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诸位先生大才,没有诸位先生,哪有我的今日?日后还望诸位先生多多教诲才是。”
“国公不必如此,国公宽厚仁德,辅助国公乃是我等荣幸,若无国公,我等哪有机会一展胸中抱负?”
一干谋士连称不敢,不过,从他们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们此刻内心的雀跃与畅快,可谓春风得意,若是太平时节,他们中不少人还真难以出人头地,只有在乱世当中,他们才能大放异彩,不止是谋士,一旁的一些官员、武将也纷纷点头同意,他们中不少人都感念周国公知遇之恩,高呼“周国公仁德,当救天下百姓于水火!”
这一幕外边不少人看到,如此君臣相得,加上神都如今恢复了繁华,周国公治下也算是安定,可见,周国公一方已经有了新朝气象,不少人暗地里做出了投靠周国公的决定。
拜寿进行到此时,多数人已经各自入席,剩下一些姗姗来迟的宾客。
“扬武将军为国公贺寿!”
随着这一声呼喊,许多宾客的目光不由都看向正堂,扬武将军祈镇岳许多人都认识,祈镇岳不仅仅是扬武将军,代表着祈家,祈家也是一方豪强,自从神都大乱,除了卷入争霸天下斗争的家族,也有像祈家一样举家迁回各家掌控的地盘,也不扩张,只是求自保。当然,祈家算不得多大的一个势力,人们关注祈镇岳,其中一个原因还是因为一些传闻,据说,祈镇岳的女儿跑去了陵州,还成了兄弟会头目的小妾。
当即,不少人暗地里窃窃私语,说的自然是关于兄弟会的一些逸闻轶事,当然,众人基本对于兄弟会没什么好话,兄弟会的行事作风实在太过特异,横行霸道,而且谁的账都不卖,就说这一次周国公大寿,天下各个势力基本都派了人前来贺寿,兄弟会压根儿当没这回事,这一点倒是让周国公麾下的一些武将不快,心直口快的直接说道:“不识时务,来日大军南下,定要扫平兄弟会!”其余武将也是纷纷表示,总有一天要收拾兄弟会,兄弟会不堪一击云云。
周围的人的话语,祈镇岳也听到一些,他全当什么都没听见,按部就班地,与随同他来的一干人等给周国公拜寿,对于周国公一些招揽的话语,也不置可否,客气地应对,并不表态。虽说也看到了周国公的一些威势,但是,祈镇岳也不好擅自做主,毕竟关乎整个家族,押错了宝,可能万劫不复,目前也没有到必须押宝的时刻。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祈镇岳对于兄弟会的一些了解,说起来还是因为祈无霜时常往家中送信,信中的内容主要是让他与夫人去陵州,也没有刻意说兄弟会的一些讯息,但是,祈无霜有些大大咧咧,写信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陵州的一些见闻、小吃、去扶南度蜜月、跟纳迦王国打仗……尽管有些零碎,其中透露出来的一些讯息,已经让祈镇岳胆战心惊,只是实在有些难以想象,不过,对于自己女儿的了解,祈镇岳知道祈无霜不会胡编乱造。关于兄弟会的这些讯息实在是太过惊人,祈镇岳不敢向外人透露,哪怕是祈家的族人,一切都藏在肚子中,每次他与夫人看完祈无霜的来信也都立即烧掉,不留痕迹。
祈镇岳倒是想亲自去陵州看一看,只是,他背后还有一个大家族,又是乱世,他可不敢擅离,只是,如果情况属实,将来的一切可不好说,他也他夫人倒是不介意前往陵州,只是,兄弟会的规矩极大,估计族人难以适应,祈镇岳也一直在考虑,难以下定决心。
对于周国公来说,祈家此时投靠不投靠无所谓,祈家比起那些大势力根本算不得什么,反正来与他祝寿就是一种表态,周国公笑眯眯地应对宾客,其实不断重复一些话语,他已经有些疲惫,此时,来了一些特殊的宾客,让周国公精神一振,来祝寿的是一些僧人。
乱世当中,即使是大家族也不一定保全自身,不少人祈求神佛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