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 / 2)

加入书签

卢望南在李伯李婶家陪伴了两位老人几天,三人感情渐深,相处益发融洽。这日吃饭时,李婶打量着卢望南,问道:“德深,如今你既认我老太婆做娘,娘倒有件事情要问你来。”卢望南道:“娘,有何事情尽管问便是。”李婶道:“儿啊,看你年纪不小,可有成家的打算?”卢望南闻言,摇摇头道:“爹、娘,我自幼蒙师父带大,现在他已去世,走时曾交代我一些事情至今未了,况且我是江湖中人,四方漂泊,又是刀光剑影,只怕此事终究是个拖累。”李婶闻言,道:“儿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况且外面总是是非之地,你莫如便在我们这陶陶村歇下吧,你有技艺在身,娶个媳妇过个安稳日子,岂不是好?”李伯闻言亦自缓缓点头。卢望南闻言,道:“爹爹、娘亲,你们一番良苦用心,我能深切明了,此事我亦想过,从心而言,我亦不爱混迹江湖,只是师父亦于我有教养之恩,我虽平庸之人,但师父的遗愿,怎敢不尽力去达成,若能得蒙天恩,偿此大愿,定来爹娘身边,时时孝顺。”李婶听得卢望南如此说,心里虽然感伤,亦只得道:“也罢,你莫嫌为娘的罗唣。”卢望南连忙道:“怎么敢,怎么敢。”李伯呵呵笑道:“来,德深,吃菜,吃菜。”李婶亦自笑道:“对,吃菜。”

卢望南陪伴了李伯李婶几天,准备出发了,出发时,他将那几锭银子硬塞给两位老人,因年关逼近,二老本来想留卢望南过年,见他有事在身,也不便强留,卢望南拜别两位老人,接着上路了。

他一路行了几天,这一日到了一处镇上,买了灯笼、蜡烛、干粮等物,接着赶路,又走了几日,到了千洞崖下。

这千洞崖腹中面据传有数千个山洞,也不知是天地造化,还是古人造成,崖内山洞盘根错节,方向不佳之人,进去之后,十个中有九个难得回来,江湖中人通常都不进去。

此时山脚之下,聚集了许多武林中人,他们三五成群的往山上走,卢望南下了马,拍拍马臀,任其自行离去,接着便跟着人群往山上走,走到半山腰,前头有一个大山洞,众人纷纷走了进去。

卢望南点亮了灯笼,依然随着众人接着往里走,众人都是一路细细寻觅,希冀着再一次发现“真武神君”的绝学秘籍。众人走了没多久,只见前头有三个岔道,一行人便各自选了各自的道,分散开来,卢望南朝左边的山洞走,又走了一段路,前头又有三个三洞来,他从右边的岔道接着往前走,如此这般,走了一段路之后,只剩下这山洞里只剩下他独自一人。

山洞有分了许多岔道后,山洞开始七拐八转、起伏不定起来,卢望南与众人一样,慢慢地走、细细地看,然而这一路走来都是实墙实地,突地,灯笼照到前头一样物事,卢望南过去一看,直吓了一跳,只见是一副残缺的骨骸,脑袋已经不见,卢望南本待将他埋了,只是这山洞俱是石壁,想要掩埋亦是不能,只得赶忙走过。

走了这样摸索着,走了好几个时辰,一路上岔道不断,不时遇到人的骸骨,心里不禁略略着慌,脚下亦越发小心。他一路走着,突地见到前头已经到了尽头,仍然是实地实壁,这洞壁好生平整,卢望南走到走到尽头的洞壁上,摸索着敲来敲去,突地,只听道咚咚的声响,他里不仅砰砰直跳起来,提着灯笼一照,只见方才所敲的石壁旁边有一处细缝,卢望南用手运劲往右推了推,没有反应,又朝左推了推,果然动了,原来是一道小小的石门,里面是一个小洞,在灯笼灯光照耀下,见到里面并没有册子、书籍之类的,只有一个石质的拉闸,拉闸朝上定着,有一段大约二十公分的拉动距离。

卢望南犹豫了一下,蓦地将拉闸扳了下来,突地只听一阵轰隆声,面前的这道已经到了尽头的洞壁竟然往上缓缓的动了起来,过了一会,只见前头尚有一个石室,仿佛是人工雕凿过的一般,卢望南犹豫着是否要进去时,面前的这道石壁开始缓缓的朝下降落了,过了一会,这石墙便完全落地了。

卢望南看了看那拉闸,只见它已定在下方,他试着往上扳,却扳动不了一丝一毫,卢望南又琢磨了一下,发现别无他法可以启动,又上下摸索了一番,亦无收获,只得往回走。

卢望南走到离方才那个山洞最近的三个岔道处,选了另一条岔道往里走,依然是一路仔细的摸索敲打,走了约莫半个钟头,前头又生出三条岔道来,卢望南选了其中一条,这样走了半晌,前头复有三条岔道,如此这般,过了约莫几个时辰,突地前头仿似有个出口,幽幽的光透了进来,卢望南提着灯笼走了过去,发现果然是个洞口,此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月光当空照着大地。此处虽然是一个洞口,然而却并非出口,它生在悬崖上,左右无路可走,下方是一条大江,对岸数百丈处仍是一座山崖。

卢望南站在这绝壁的洞口看了一会夜色,觉得腹中饥饿,取出干粮来吃了一点,待吃完后,转身往回走,如同前头一般,回到离他最近的一个岔道口的时候,他朝另一个岔道走去。

依然的是一路的摸索,依然走过一阵便可瞧见人的骸骨,这条岔道走了片刻便到了底,他在洞壁上摸索了一番,并无发现,于是再次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