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闲说儒史三(2 / 3)
昌盛向孔文说出了这件他想要弄明白的事情便对孔文说道:“前辈,我的确是感受到了孔圣塑像上的能量波动,而且和我之前遇到的一种能量波动很相似,所以晚辈很是好奇,所以才才弄个明白的。”
孔文听了杨风的话后向杨风问道:“哦,!真龙天子你是在什么地方遇到的?那是谁的塑像呢?” 儒教的这十几个人中,孔文和孔昌盛是祖孙两个其他的都是儒教的弟子,儒教是孔子创立的,当然每一代的教主也是要孔家的后人继承了,这一代的儒教教主就是孔昌盛,平时儒教的事情也都由他打理,而孔文他们则都是在静修绝对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所以并不知道杨风做出的那件让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杨风听到孔文询问,随即便把自己在麦加城所遇到的事情想孔文说了一遍。孔文听了杨风的话后笑着说道:“呵呵呵,我还以为你是在哪位圣人的塑像前感受过呢!原来只是那些蛮夷的信仰之力罢了,他们的信仰之力又怎么能够和我们华夏的香火愿力相提并论呢!” 香火愿力?杨风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愣了一下,心里似乎有一道灵光闪现,不过也是稍纵即逝根本没有抓到,于是便向孔文问道:“那么请问前辈,香火愿力是什么呢?还有那个信仰之力又是什么呢?”孔文听了杨风的话后说道:“呵呵呵呵哈哈哈,既然你能够感受的到香火愿力而你又是真龙天子,这些事情跟你说一下也是可以的。”杨风听了孔文的话后心里一喜,随即便聚精会神的听起来了孔文讲述起了关于香火愿力的事情了,从孔文的讲述中杨风才明白什么是所谓的香火愿力,同样也明白了什么是信仰之力,以及信仰之力和香火愿力的区别。华夏大地上有着很多的庙宇道观,其中寺庙之中供奉的自然是佛教的圣人,而道观之中多数供奉着道家祖师三清,另外还有女娲娘娘庙、观音庙、土地庙等等庙宇,而华夏人自古便对这些东西很是信仰,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求神问卜一下。 当然了在求神问卜的时候自然要准备一些祭拜的东西了,像是香烛、供品自然是少不了的,这些就是香火。而之后求神问卜的人诚心祷告所形成的便是愿力,这个人的愿力便会随着那些供品传到所祭拜的圣人那里这便是香火愿力。 当然无论是寺庙还是道观中所供奉的圣人他们也都是很忙的,所以祭拜的人要想自己问卜的事情得到圣人的答复,那就需要准备比别人多的香火和比别人更虔诚的人才行。
杨风听着孔文讲述着关于香火愿力的事情心里也是暗自的惊奇着,如果是以前的话杨风是不会相信这些子虚乌有的事情的,但是在经历这么多事情以后,杨风对于孔文说的关于香火愿力的事情倒是很相信的。而且杨风还从孔文的话中慢慢的想到,这所谓的香火愿力的事情会不会就和华夏气运的事情有关,?修真界的各派所争夺的气运不也就是这些嘛,看哪个教派所得到的香火多哪个教派的圣人信仰的人多,得到的愿力多就是哪个教派的气运长久嘛,。在华夏的历史中,儒教因为一直都是辅助历朝历代帝王的贤臣,所以儒教的香火一直都是很旺盛的,但是道教和佛教就有所不同了,有的朝代华夏人会特别信仰佛教,那个时候佛教的香火就会旺盛一些,但是有的朝代道教又特别受到华夏人的信仰,所以那个时候道教的香火就会非常的旺盛。除了儒教的地位不曾动摇过外,佛教和道教都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所以杨风才会想到这所谓的香火愿力的事情会不会就和华夏的气运有关系呢?当然这只是杨风的一个猜测而已,只是在心里想想罢了并没有说出来。杨风之所以没有向孔文询问这香火愿力的事情是不是和他们各派所争夺的气运有关,那是因为杨风今后是要为巫族谋取气运的,这惆日当于是和孔文他们的儒教抢生意,人家把这些事情告诉了你而你以后却要和他们争夺气运,这样总归不是什么好事情所以杨风最终还是没有问,决定自己以后去弄明白香火愿力和气运的关系;随后孔文又向杨风讲了一下香火愿力与西方的信仰之力的区别。香火愿力是祭拜谁谁就能得到香火愿力的,就像是儒教供奉的是孔子,所以前来祭拜的孔子的人那产生的香火愿力自然是被孔子也就是玄都法师所吸收,不过至于香火愿力的用处孔文自然是不知道了。而西方的信仰之力不管是基督教、犹太教还是伊斯兰教,他们的信徒通过祷告所产生的信仰之力,最后都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传到这个教派最高的那个神那里,而不是祭拜谁就是谁得到信仰之力的!!!就像是伊斯兰教一样他们最初的信仰自然是默罕默德,但是通过向默罕默德祷告产生的信仰之力则是被古兰经传送给了默罕默德之上的真神安拉,结果却和默罕默德一点关系也没有了。这就等于默罕默德忙活了半天最后却什么也的不到,除了那可怜的圣力一丝的信仰之力也是得不到,相比于他们华夏的教派就要好得多了,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除了至高无上的圣人之外,他们的门人地位也可以享受到香火愿力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华夏会有如此多的庙宇道观其中供奉的人也是各不相同。另外还有一点事信仰之力无法和香火愿力相比的,那就是香火愿力是有回报的,而信仰之力则完全是掠夺根本不会有任何的回报。还是拿儒教来说,儒教供奉的是玄都法师转世的孔子,所以祭拜孔子所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