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到一个地方,就铺开一片手脚(1 / 2)

加入书签

时间很快又过去了两天,知县新到任,许多事情都很忙。

就像当初朱天棠初任嘉定知县一样,县中的大小官吏、胥吏、捕快、伙计等等之类的,一一前来拜会。

这些人来拜会,大多也不会空着手来,当然第一次也不会直接送钱什么的,毕竟不知道知县大人是什么脾气,这年月贪官虽然多,可像海瑞这样的清官也有一些存在,所以他们一般会带两种不同的礼物,看情况送什么。

当然朱林议看上去年轻,心智却已经成熟的很,以前跟着朱天棠自然也见识过这样的场面,所以对这些来拜会的人,他只是笑嘻嘻的,他们送来的东西也是照单全收,送钱的话,他也毫不客气。

他可不像朱天棠那样,还讲究什么,最多只收灰色收入,他是来者不拒,反正这些钱只要他用到该用的地方就可以了。

朱林议不单是收了,还用圆滑的话语安抚了他们,反正让这些人感觉朱林议和他们是一样的,不会影响了他们的财路。

这样的忙了两日,一切终于平静了下来,不过县衙后院住的地方确实有些年旧失修,故而朱林议临时还是住到了官前街的客栈里,又请了人进县衙修善所住的远房。

不过这些事情倒也不用朱林议操心,自然由跟着朱林议的胡兵、林礼来主持操办,这也算是朱林议对他们办事能力的锻炼,如今跟在朱林议身边的年轻人又加了几个,也是从流云学舍中那些长大些的孤儿中挑选出来的。

朱林议开办学院收养孤儿,从嘉定县开始到现在一直也没有停过,时间也有五、六年了,在嘉定县的学院,因为朱林议的离开,自然也就没有后续了,幸好最初那批学生大多也是被倭寇杀了家人的孤儿,所以这些学生都被他带来了北京的流云学舍。

最早那批年龄大些,被朱林议放出去跟着做学徒、做生意的学生,如今至少也有二十出头了,而另外一批十一、二岁左右的孩子,如今也都已经十七、八岁了,如今自然也是瓜熟蒂落,可以用起来了,终于能帮上朱林议了。

如今朱林议虽然来了分宜县,但在北京城开办的流云学舍,现在有王东宝在那边照看着,另外那些读书上有些成绩的学生,倒也能充当小老师,所以朱林议倒是不用担心后续的人才培育问题。

手中能用的学生,在朱林议身边如今主要分成三个去向,一些学生就跟在朱林议身边做杂事,未来的发展前景有很多可能,除了跟着朱林议做事外,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将进入商行流云社。

发展商业,推动民族资产阶层发展,是朱林议感觉唯一能挽救大明朝的方式,大明朝中后期民族资产阶级事实上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一点在嘉定县的时候,朱林议已经感觉到了。

根据上辈子看到的资料,那张居正能够在大明朝廷上推行改革,似乎也是有一些大商家在背后支持着他,可以算是一次新兴的商人阶层,也就是民族资产阶级向传统地主阶级的一次挑战吧。

只可惜张居正死后,没有后续的人能继续这个事业,所以地主士大夫阶级,再次把大明朝的民族资产阶级给打压了,等到明朝灭亡,清朝统治天下,民族资产阶级更是被彻底打压了几百年。

当然这么长久的事情,朱林议还管不了,最现实的就是为了钱,其实不管怎么说,经商才能有钱,有钱才能作出更多的事情。

用“我来也”的手段去偷钱,也只能是一时之急,毕竟事情彻底闹大了,就会招来官府捕快的仔细追查,甚至可能惹上大明锦衣卫,虽然在这古代许多侦破手段都不如现代,可事情作得太嚣张,那就是自掘坟墓。

所以在一开始做了几起案子,为朱林议弄到了第一桶大金后,“我来也”便又沉寂了下来,朱林议只会在特殊时期,才会继续用这个名号扯旗号做事。

如今这些学生,就由胡兵、林礼带着他们,一边跟着朱林议做事,一边就在商行流云社里学做买卖,现在商行流云社,主要就是以最初那批放出去学手艺、学生意,而愿意回来的人为基础。

而另一些学生,也在朱林议的指示下加入了小门社,做一些黑暗的事情,这也是看了他们的性格脾气,一个个仔细谈过之后,问了他们自己的意愿之后,才让他们去的,这些学生自然由张博、钱生带着。

还有一批学生,也就是留在流云学舍里的那些小老师,这些学生一般都是通过了科举第一步乡试,拥有童生资格的,他们在学业上也算是有些建树,故而日后也能参加科考,从官面上成为朱林议的助力。

这样说似乎有些复杂,其实这些学生无论未来走什么路线,他们身上都被打上了一个印记,朱林议的印记。

为了寻找值得信任的人来帮助自己,朱林议又秘密的建立了一个兴中会,在自己收养的孤儿中,挑选合适的加入兴中会。

也只有经过他的挑选,真正宣誓加入兴中会的学生,他才会尽心去培养,否则只会把收养的孤儿养大成人后,让他们离开流云学社,出去自生自灭。

又或者,让他们加入商行流云社做事情,但不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