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共同的心愿(1 / 2)

加入书签

李二不让碰青龙寺,八个和尚也就成鸡肋。

杀了,显得残暴。

不杀,留着没用。

最气人的是,还不能放。

因为李二发了话,八个和尚,不能放走.......杀不得放不得,那就只能养着了。

没由来多了八个吃干饭的,任谁心里都会闹意见,袁天罡也不例外。

本来日子过的就没人家和尚好,现在,还弄和尚来吃闲饭.......这特么,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宋祖鹤倒是无所谓。

不光没生气,反而很高兴。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大国。

向来以疆域大,人口多而著称。

这么块肥肉,各路神仙满天神佛自然不会轻轻放过。

为了多占领一些地盘、扩大一下影响、争夺一些香火、增加一些信徒。

他们之间是争斗不断,一个不巧,就是你死我活。

到了大唐,宗教已经不止佛道。

中东的一四兰教,突厥的萨满教,也都成功的登陆大唐,在这块蛋糕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华夏大地上的宗教,已经由秦汉以来的单一性(道教),逐渐走向了复杂化,多元化。

斗争形式,也逐渐由口诛笔伐,发展成为了明枪暗箭,动不动的,还会来场械斗。

而大唐的百姓们,也在众多的宗教宣传中,被忽悠的渐渐的聪明了起来。

他们不再相信花言巧语,并很快的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信仰模式,现实主义。

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种体现,就是我们经常说且到了二十一世纪还在说的。

许愿,还愿!

也就说,大家把满天神佛,都当成了生意伙伴,或者说是贪官污吏。

有事求他们,得谈条件。

我缺儿子,先给你烧两炷香,灵了,重塑金身。

不灵?

戚!

神仙满大街都是,稀罕你一个呀?

你不灵,爷找别的就是。

其过程可以理解为,先付定金,事办好了,万事皆休,爷付尾款便是。

不过,慢慢的,老百姓就发现,这样还是不行。

因为神仙赖皮,收了烟火,办不好事,从来不退款。

和尚道士更不要脸。

明明钱塞在了他们那,也看见他们替神仙花了,可神仙违了约,却从不肯承担责任。

给太上老君钱也好,给如来佛祖钱也罢,贫道贫僧们都会笑咪咪的笑纳。

可事办不了要退款时候,他们一个比一个翻脸快。

施主,俺们是替神仙收的,神仙收了钱不办事,你让俺们有什么办法呀?

好好想想,自己是不是做过什么亏心事?

踩过邻居的庄稼没?

看见漂亮姑娘,有没有动过邪念?

啥玩意,都没有?

这你都不想,你还是人嘛!

不过没关系,这辈子没干坏事,咱们往上辈子扯;长大了没干坏事,咱们往小时候扯.......最多大不了,往你亲戚上扯......

怎么着,不信?还要退款?

好说啊!给你根绳,出门左拐五十步,长了一颗歪脖子树,下面有磊好的石头,搭上绳蹬蹬脚,最多两炷香,你就可以去找神仙要了。

老子这里只管收,不管退......一路走好吧您呐。

不知道有没有傻缺去要的,估计是没有。

若是真有,那就太冤了。

那地方,过去倒是真容易。

只是,若是去了,神仙也不认账,想再回来找和尚道士,就真不容易了.......

所以说,只要是生意,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尽量别中间人。

看二十一世纪多好,买东西?

上淘宝找马云啊!

人家那中间人当的,别说没收到货了,残次品你也得退钱啊。

这要要是有许愿的服务,不知道会火到什么程度呢!

求儿子?支付宝上拍去。

有了付款,生不出来退钱。

至于那钱,是和尚道士受用,还是给了神仙,那就是他们自己家的事了,和我们消费者没关系,有矛盾,家里咬去。

不过,大唐是没有网络的,更没有马云。

一般人,也没勇气去找神仙。

于是,大家就又多了一条做生意的经验。

许愿的时候,先打听打听。

这个庙里的观音菩萨守不守信?服务态度好不好?骗没骗过人?显灵次数多不多?

那个道观的太上老君对客户负不负责任?有没有上黑名单?征信有没有污点?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哪个庙里的神仙灵验。

久而久之,和尚道士们也学聪明了。

灵了是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