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章 两个恶徒入樊笼(1 / 2)

加入书签

“不行不行。大人此举万万不可。我是朝庭命官。决不能和一个下九流的牛二同台受审。”王友符摇头如风车一般道。

“有何不可。你有钱不出。既然钱比你的命都重要。那你就要钱别要脸啦。”胡三揶揄道。

“我怀疑你们这伙人的身份。”王友符还想再寻找合适的词儿。

“这个好办。我正好身上带得有皇上颁发的圣旨。”说罢。胡三从怀里摸出一副纸卷。展开來。郎声念道。“钦命皇弟潘又安为扫倭行军统帅。总督江浙闽等各项事宜。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如有贪官、赃官、无为之官员或就地免职法办等尽可便宜行事。如有通敌之官员。更要严加审问。罪大恶极者定严惩不贷。就地正法先斩后奏枭首示众……”

王友符头上的汗珠子顿时如雨点子一般滚落下來。他知道他的官运已到头。他的厄运即将开始。因为在胡三宣读圣旨的时候他偷眼看到了那枚碗口大的玉玺红印。其实在这之前。他也依稀感到这一伙决非常人。之所以他还要一意孤行。是因为他在倭人那边也得到了大大的好处。他还存有侥幸之心。

“既是这样。胡大人。”王友符不死心。还想做垂死挣扎。他说。“下官遵命就是。我拿不出那么多的银两。进笼子就进笼子吧。不过有一条。咱们只好先小人后君子了。”

“怎么讲。”胡三的眼皮都沒抬。

“笼子里都有什么设备。比如说尺寸大小、结实不结实、水火问題怎么解决等等。我是人不是畜牲。这些问題你们总该考虑到吧。”王友符绞尽脑汁想问題提条件。

胡三摆摆手说:“不劳王将军吩吩咐。笼子是现成的。就是你王将军令人定制的那两副铁笼。据说曾有四副。两副已锈蚀不堪。就这两副还在贵府前空置着。当然了既是木已成舟、米已成饭。我们就无法改变铁笼的尺寸大小了。别人能用你也能用。你就将就着使用一回吧。王将军想必对那俩笼子的构造和舒适条件等是非常熟悉了。”

“不行不行。那是关老虎的笼子。笼子太小。站不直、坐不成、伸不展。如何能行。你们这不是想整我死吗。”王友符咆哮道。

“你喊什么。想让你死还能等到现在。笼子里关过老虎吗。”

“老虎倒是不曾关过。”

“关过什么。”

“不法刁民、抗捐拒税、江洋大盗的人等。”

“他们是人吗。”

“他们是人怎能和我比。我是朝庭命官呀。”

“他们曾卖国吗。还有比卖国更恶劣的丑事吗。”

王友符无语。

海城刺史府门前算是一个小小的广场。平时这里鸦雀无声。过路行人匆匆來去。向來是不敢高声喧哗和驻足观望的。府门前的兵士十数人一字儿排开。荷刀执枪。鹰瞵鹞视。个个如虎狼一般。谁沒事敢招惹这些阎王爷的干儿子。与众不同的是。府前并无雄狮一类的吉祥物。而是一左一右竖着两副铁笼子。这是王刺史的治国宝器。往常。凡是捉了强盗或是抗粮不交的刁民。统统关进笼子。强盗直到被杀了头、拒税者直到纳齐了粮米才可放出。后來加了一条。有国人得罪了倭人。倭人告了状。也要把国人关进笼子。只有到倭人消了气原谅了肇事者并且交足一定的罚金才能将国人放出。

王友符为长。被押到左面的笼子。牛二不入流。被关进右面的笼子。原先笼子各有一段距离。现在为了管理方便则干脆放在一起。沒事还可让他俩做个伴儿聊聊天说句话儿。笼子前置有警示牌。共是三条。上写“危险”两个大字。其余条目是:

“一、请勿靠近铁笼。以防被抓伤、咬伤或是有秽物从人犯口中喷到你的身上。坏了你的好心情。二、请勿投掷石块、土块、砖块等。不要激怒人犯招來谩骂。惹得大家不高兴。三、请勿投放食物饮水茶酒等项。以免引起人犯消化不良。否则还要请医用药耗费钱财。”

字体介于柳体魏体之间。笔力苍健遒劲。笔锋犀利。用词妥贴。语法严谨。不用问此作必是出于胡三胡大人之手。

海城的两个老虎关进笼子里。迅即轰动了整座城市。顿时家家闭户。万人空巷。刺史府前摩肩接蹱人头攒动。胡大人对此早有预见。派得力士兵维持秩序。大家排队入场。只准观看不许逗留。如此一來。秩序井然。全海城的居民每家每户至少有一人得已瞻仰到了这两位名人巨匠的尊容。

太阳落山之后。疏散参观人群清扫了场地之后。又有人把笼子下面的污物秽物处理一遍。

牛二是个不拘小节的街头小氓流。随地便尿本就是家常便饭。不管人多人少。他则随时脱了裤子方便。王友符不同。他是四品官员。虽说凤凰下架但仍不同于鸡。虎落平阳决不能与狗为伍。因此牛二做的事他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來的。大便是忍住了。小便忍不住。俗话说活人不能叫尿憋死。王刺史的裤子可就倒楣了。这一天。不知撒了几泡尿。水溜溜的。臊臭难挡。趁沒人的时候。他急忙脱下裤子两手往外拧水。牛二在一旁揶揄道:

“哥呀。这是何苦呢。到那步说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