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四章 山阴侯驱兵报子仇(2 / 2)

加入书签

如是不知死活。负隅顽抗。待老夫打了进去。一把火将村子烧作白地。全村男女老幼凡是喘气的一个不留。从此世间再无了潘家洼。何去何从。你可是想好了。横竖是个死。不如舍却你一个残疾人的狗命。救了全村人。沒准村人感激。你死后尚能为你修个庙啊啥的。姓潘的。想好了快快出來给老夫回话。”

潘又安咬碎钢牙。气冲牛斗。有心冲出村去和老贼拚个你死我活。但转念一想。自己兵少。贼军势大。敌兵又是有备而來。自己这边连个照亮的东西也未有。所以盲目出兵乃兵家之大忌。切不可义气用事。枉送了兵士性命。又让乡亲们跟着受水。这样想罢。潘又安传下令去。兵士们吃饱饭后。尽可择地而栖。或房顶或墙角。甚至就是爬到树上休息也未尝不可。但不许擅自出击。必须听令而行。

村民大多知道山阴侯的名声和势力。潘又安这几个人手岂是人家的对手。他们在暗中开了个小会。推举了几位年高德重的老者出面和潘又安交涉。众长者见了潘又安不由不纷纷跪倒在地。为首一位言道;

“小安大人。有道是树高千尺枝头连根。你虽为朝中重臣、社稷栋梁。但毕竟还是吃咱潘家洼的粮长大的。又是从潘家洼出去的。圣人交兵。百姓遭殃。乡亲们沒有沾你的光也就罢了。但是也不能跟着你受连带呀。刚才山阴侯老将军喊的话我们也都听到了。他只要你一个人的性命。其余不问。为了解救全村人的性命。你就担待一回。自缚了去见张老将军吧。幸许老侯爷心地善良。不杀你也是可能的呢。”

潘又安听了此话不由暗中气恼。心想都是你们这些父老乡亲当初让我净了身去后宫做了太监。如今为自保又要让我前去送命。这还有一丝一毫的乡临之情吗。潘又安忍了又忍。一腔怒火强压心头。和颜悦色道:

“大家且回。都把心放进肚子里好好睡觉去吧。小安子虽沒有给乡亲们带來什么好处。但也决不会让大家跟我去送死。今日天晚就不说了。明日一早我就会和张侯爷交涉。断不会让你们有半点损失的。”

老者们听了这话。不敢强勉。人家毕竟是朝中大将。也不便得罪人。犹豫了一会儿。半信半疑地走了。

张克孝等了半天。不见村中有任何动静。他是带过兵的人。也久闻潘又安的大名。人家在暗处他们在明处。地形地物又不熟。潘又安回到老家。受乡亲们庇护。如鱼得水。因此不敢连夜强行攻村。两千人的队伍将潘家洼团团围住。不怕他潘又安飞上天去。

老张这回是犯了司马懿在古城中了诸葛亮空城计的错误。他若连夜攻村。必将一战而获全胜。潘家洼户户关门。家家闭户。潘又安二百人的队伍无坚可守。无险可据。只有龟缩在自家房前屋后那一片弹丸之地延颈受戮的份了。山阴侯戎马半生。身经百战。久经战阵的大将军反而不会打小仗。这都是吃了熟读兵书、照本宣科的亏。

薛碧青见丈夫不肯舍下士兵和她回家睡觉。无奈之下她抱了一床被子过來。小两口连铺带盖。相依相偎。靠在一棵大槐树下将就了一夜。

看看即将天明。薛碧青不敢怠慢。她匆匆起來回家去为丈夫准备早点。刚进柴房猛抬头看见一张大弓。她初來进门时就见到这张弓放在这儿。当时以为是潘又安的那位先人留下來的。所以就沒敢挪地方。如今见到。她以为丈夫打仗。可能会用得到。就到门口对站岗的哨兵说了声。让他扛着这张弓送到丈夫那儿。

潘又安幼时也曾见过这张弓。那时他年少。拉不开也拿不动。见妻子令人扛了來。笑说:

“一张大弓沒有箭矢。沒用的。”

薛碧青以为帮了倒忙。说:“郎君呀。这总是先人留下來的古物。丢了可惜。你且说说。还是让那位小哥再扛回家去吧。”

潘又安说:“不必了。就一张空弓。拿回去是也沒用。就扔在这儿吧。谁若想要谁拿走就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