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汉武帝怒诘董仲舒,刘秀亲眼目睹王莽祥瑞(1 / 4)

加入书签

看到这里,汉初世界之中,刘邦的表情非常难看。  “第二个了,这已经是第二个被王莽害死的皇帝了。”  在场的大汉群臣心情也是相当的复杂。  萧何摇了摇头,道:  “奸臣之危害,竟至于此。”  “陛下,臣以为大汉有必要采取一些制度,免得将来有奸臣成长起来,危害到皇帝!”  听到萧何的话,在场的汉初君臣都是一怔。  在当今这条世界线上,大汉最有可能成为权臣的人,就是萧何本人!  从萧何嘴里说出这句话,多多少少是让人觉得古怪。  萧何环视众人一圈,表情严肃地开口。  “如今的大汉,陛下英明,自然无需担忧。”  “但将来,不是每一个大汉皇帝都能如陛下这般英明的,刘欣、刘衎就是证明。”  “我作为大汉臣子,理当为陛下分忧。”  刘邦闻言,脸上表情缓和不少。  不愧是老萧,就是贴心,就是知道进退。  有了萧何的支持,增强皇权就非常简单了。  萧何,跟其他文武百官是不一样的。  刘邦麾下最有名的三位大臣,合称“汉初三杰”,也就是萧何韩信张良。  这三人之中,韩信和张亮的名次可能会有争议,但萧何一定是第一名,无可争议!  刘邦被项羽封在汉中,心灰意冷觉得人生无望,是萧何劝说他,去了之后再打回来!  韩信投奔刘邦不被重用,连夜跑路,也是萧何一路策马狂追,把韩信追回来并推荐给刘邦作为主帅。  刘邦和项羽争霸时,屡战屡败,是萧何源源不断地从关中提供新的兵源、武器、物资,帮助刘邦撑到了大反攻的到来。  双方大战时,项羽后方接连失火,被彭越、英布各种背叛骚扰,但刘邦的后方却稳如泰山,也是萧何的功劳。  刘邦钦定的功臣榜,萧何同样是第一。  萧何还享有满殿群臣之中唯一的特殊待遇——剑履上殿!  西汉建立后,萧何出任相国至今,稳稳当当。  大汉的《九章律》,是萧何根据秦法所定制的。  大汉的“垂拱而治”政治制度,是萧何的建议下刘邦决定采用的。  大汉都城长安,是萧何主持兴建的。  当刘邦这个皇帝得到萧何这位丞相的支持,在大汉境内,就没有任何办不成的事!  曹参闻言,眉头大皱,开口道:  “权臣架空皇帝确实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但若是皇权过大,那臣子们也就无法在皇帝昏庸的时候有效反制,岂不是也一样容易让国家灭亡?”  “臣以为,如今大汉的君臣制度就已经非常相得,陛下垂拱而治,我等臣子尽力侍奉。”  “轻易更改,并非好事!”  曹参的反对,也得到了不少臣子支持。  陈平正色道:  “臣能体会陛下对奸臣的忧虑,但昏君的危害比之奸臣反而要更大许多。”  “臣子之间是可以相互制衡的,可皇帝若是权力过大,谁能制衡呢?”  刘邦闻言,脸上也露出了踌躇的表情。  曹参陈平等人说的,其实也没错。  君权和相权,原本就是一个动态博弈的机制。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从皇帝的角度和臣子们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答案,实属正常。  但刘邦已经下定决心,开口道:  “无妨。若是将来的大汉皇帝不中用败了家,那葬送的也是朕刘家的社稷,尔等无需担忧!”  刘邦这句话直接堵死了群臣。  只有萧何表情依旧镇定,对着刘邦道:  “不知陛下想要采用什么样的制度呢?”  “是打算设立军机处吗?”  “若是打算设立军机处的话,臣可以现在就着手,过几天应该就能有一个初步方案送到陛下面前了。”  刘邦正想点头,突然又顿住。  军机处是怎么办公的,刘邦通过金幕乾隆篇当然是看得清清楚楚。  军机大臣在皇帝面前简要说出奏章内容,由皇帝批示之后军机处立刻发往各部门各地进行处理。  这样一来,满清皇帝处理政务的压力,就比大明朱元璋时期要小很多。  但问题是……  大汉的情况不一样!  由于刘邦用的是黄老学派,讲的是垂拱而治。  故而,大部分的政务都是由萧何这个丞相会同曹参、陈平等一干重臣就处理完毕了。  只有特别重要的国家大事,才会呈递到刘邦这边,由刘邦作出决定。  这样一来,刘邦每天处理政务的时间其实是很短的,不忙的时候一个时辰就完事,忙的时候也就两三个时辰。  要是把军机处搞出来,丞相名存实亡,这些政务可就要由军机大臣一条条摆在刘邦面前,让刘邦处理了。  那刘邦一天一个时辰是想都别想,起码也得三个时辰起步吧?  这工作量直接增加两倍……  刘邦想到这里,头皮突然有些发麻。  他也不可能让军机大臣自行处置小事,再将大事上报。  因为那样的话,和现在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把丞相的名号换成军机大臣而已。  刘邦迟疑片刻,开口打了一个哈哈。  “军机处这种东西,还是有点过分了。”  “老萧啊,你是朕最信任的人,朕需要你来帮朕分担政务,怎么能搞什么军机处呢?”  “这样吧,这件事情咱们先放到一边,等过段时间找个合适的地方好好聊聊,不急不急。”  萧何没有什么表情地听完了刘邦的话,点头道:  “臣明白了,那就按照陛下的旨意来办。”  曹参和陈平对视一眼,都松了一口气。  作为臣子,他们对大汉当然是忠诚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