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阴谋接踵(1 / 4)

加入书签

吴王府书房,灯下,展昶在向宇文恪报着京里消息。

“殿下,这次太上皇的六十寿诞,声势巨大,请了不少王室宗亲归京。”

宇文恪本是沉容不语,可是这个时候,却突然开口:“荆王也在其列?”

“是。”展昶道:“据报,荆王已经在赴京的路上。连北王以及西王都在其列,不过……北王以前番重伤未愈不谙车马奔波为由将传旨的钦差给回了。”

水溶不去,宇文恪倒是并不意外,他只是点了点头道:“宇文祯放虎归山之日,便该料到有今日。”

这一年的工夫,水溶在北疆,只手遮天,平了鲜卑,乱了西羌,解决了废太子这个隐患,燕都内外,军政在握,如今,就算是他从吴地起兵,也不必担心北方的两股强敌在背后捅刀子,到时候他在南水溶在北,两面夹击,大事可成。

不过,那位荆州虎,倒是不容小觑,这位王叔,在宇文祯登位之时,多有助益,只是那之后,便退回荆州,这几年,销声匿迹,连金陵都很少去,更看不出他的底牌。

不过,既然水溶说只差一步,那么,现在,他所要费心的就只是眼前。

尤其是这次的寿宴。

只是,太上皇的寿诞,邀请这么多宗室回京,这个举动,倒是颇令人玩味,甚至有些一网打尽的意思?

眉心打结,目光有一瞬的冷锐,而那展昶已经将说出了心头的疑虑。

“殿下,太上皇几年居上阳宫,什么消息也不通,此时金陵突然如此兴师动众的操办寿宴,又召回了这么多宗室,恐怕是个圈套,北王既然明白了是不去,殿下不去也罢。”

而今的殿下,便是托病不去,恐怕皇帝也无可奈何。

“太上皇的寿诞,不去便是不孝,正好授人以柄,再说,母妃仍在京中。”

说最后这句话的时候,宇文恪牙关紧了紧,这次,说什么,也要把母妃接回来:“吩咐下去,一切见机行事--本殿倒是也很想知道,老四给我准备了什么样的鸿门宴。”

英朗的脸上,露出一丝哂意,眸中却是彻骨深寒。

宇文祯,这次,姑且换我和你斗一斗,可好。

展昶看着他这样的神情,不觉背心起了一丝寒意,他的眼中,主子一直是英睿果断磊落霸烈的,而这几年,似乎有些不同,时常让人揣测不透。

可是,主子看人之精准,也令人佩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为帝王者,正该如此。

他垂眸,微微一笑,笑里带着一丝笃定,主子才是真正该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

一轮寒月,锁尽宫苑清秋。

时候已经是深夜,皇宫有一处极偏僻的毓轮殿,地方不大,可是宫室却是极多,树木布置,颇为幽丽。

宇文祯极喜欢这个地方,所以,干脆将这里当做了另一殿寝宫,除了上朝的日子,批阅奏折,一应的起居,都挪在了这里。

此刻,毓轮殿中仍是灯火通明。

面前的奏折已经许久没有翻过,还停留在落了朱批的那一页。

与其说是批阅奏折,不如说是对灯出神。

贴身内侍进来添茶,撩开帘子的时候,一阵疾风钻进来,将灯影拨乱,连带着面前的奏折也簌簌做响。

宇文祯微微抬起头来:“什么时辰了。”

“回皇上,已经交亥时了。”

“亥时。”宇文祯从怀里掏出西洋怀表,看了一眼:“差不多了--夏忠,下去,朕不叫,不必上来,若是邹淮来,便让他直接进来见朕。”

夏忠眉梢挑了一挑,敛眸恭敬道:“是。”转身退了出去,走路不太利落,一只脚稍微有点跛。

这个小太监年纪不大,眉粗短,一脸的庸人相,却常带着三分笑脸。

却是宇文祯亲自在各宫的小太监里挑上来的。那时候,这小夏子被其他宫里的大太监欺负,生打跛的了一只脚,宇文祯亲自出面,给他解围,后来便留在身边,赐给他一个忠字,成了太监总管。

他算不得最聪明的,但因是宇文祯一手提拔上来的,胜在忠心不二,这种贴身用的人,若是选太精明的,那会让他觉得睡觉都不踏实。

夏忠出去,将佛尘交给身后的小太监,微微的舒出口气,身后的小太监讨好的道:“干爹,既然皇上不用干爹伺候,干爹到茶房里,来杯茶暖暖?”

虽然他的年纪,比夏忠也小不了多少,可是一口一个干爹叫的丝毫不觉难为情,这也是宫里的常见戏码,不足为奇。

夏忠瞪了他一眼:“什么地方许你这小崽子混叫,看欠打。”

说话的语气,十足的倚老卖老。

小太监涎着脸,继续要说什么。这时,一个沉闷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夏忠闭着眼睛也知道是谁,便几步下了台阶,堆起笑脸来道:“杂家给邹将军请安了,皇上吩咐了,若是将军来,不必通报。”

来人邹淮,三十上下的年纪,面容冰冷,目光如鹰,浑身都溢着骇人的冷气,此时,他看到夏忠,也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