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带有原始味儿(2 / 2)
。在城市或者说在他们景风市。正月初一沒有什么活动。一切如常。熟人见面。互道一声“过年好”。亲朋好友间也是足不出户。电话拜年。因头天晚上看春节晚会节目睡得迟了。都感到疲惫。萎靡不振。休息休息是人们普遍的想法。而东峪却不同。尽管人们通宵熬年。但依然精神饱满地欢度这新年第一天。
青少年们尤为活跃。他们是轰轰烈烈拜年活动中的主力军。本家同姓或外姓亲戚家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都得登门拜年。单李來福家。小辈拜年者先后过了三拨儿十五人。王慧发现。这里的拜年实际是一次敬老活动。而且不说空话。全來实的。一进门。嘴里喊着辈分称呼说。给你老人家拜年。同时双膝下跪。实实在在磕两下头。然后小坐一会。喝一杯米酒。或吃两个红枣。或抽一支烟。小孩子还额外赠送一对好看的花馍。就匆匆而去。因为他们时间紧。任务重。按乡俗本村内的拜年活动午饭前必须截止。如果抓不紧。就有可能落下某位或某几位长辈。这是最大的失礼。是绝不允许的。
午饭后。正坐在一边喝茶的丁国义夫妇听见李來福和老伴在议论上午的拜年。胡三梅说:“除军军。别人都來过了。”
李來福说:“对。就军军沒來。”
“他当官时也沒摆架子。每年总要來的。今年沒官了。倒不來了。咋回事?”
“沒官了。心里不好受。说不准蒙头睡觉呢。”……
王慧听到这里。就朝老两口说:“看來你们还很在乎年轻人來拜年。是不是?”
李來福说:“这是村里人的礼数。一年也就这么一回。我们年轻时就这么做的。如今老了。也希望年轻人懂点礼数做下去。”
王慧问:“今天沒來的是哪一位呀?”
李來福:“老丁知道。就是李天佑的二儿子李军。”
丁国义想了想说:“噢!对。李军!”他想起來了。就是罗山镇中学的那位留着寸头的学生。不多说话。举止稳重。见面喊他书记叔。有一次他把书记叔挡在路上。表情十分严肃地说。他有重要意见要提。问他什么重要意见。他说中学校长不是东西。赶快开除他。一年后。校长果然被开除。而且是双开除。当然不是因为李军那笼统的“重要意见”。但说明李军对那位校长的看法是对的。这给丁国义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后來他离开罗山镇。再沒见过李军。因而对他的情况就一无所知了。
李來福接着告诉他。李军中学毕业后考上农大。农大毕业后自愿回县工作。又自愿回到罗山镇。先是副镇长。两年后就成了镇长。镇长只做了两年。于去年辞职回家。
丁国义一听。有些惊讶:“辞职?为什么要辞职?”
李來福说:“听说是和书记尿不到一个壶里。详细情况说不來。”
胡三梅也说:“是呀。公家的事。说不來就不敢瞎说。”
丁国义感到有点奇怪。村里出了个从镇长的位子上辞职回家的人。这可是街谈巷议的话題。眼见的。道听途说的。总能说好多好多。可李军的事。本家同姓的李來福夫妇都只有一句话。别的就啥都不说了。这是怎么回事?这个疑点使他们提前了半天。初二早饭后就到李天佑家去了。
进了李天佑家。丁国义刚落座就问:“老李。我想知道的是李军辞职问題。李军进步快。进展顺利。为什么要辞职呢?”
李天佑心情压抑。吞吐其词:“这孩子脾气怪。不合群。就辞职回來了。公家的事。咱老百姓沒文化。实在说不清。”
高凤娥一个劲地催他们吃红枣、核桃、柿饼之类。好像要以此打断刚才的话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