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节 反向(2 / 3)
向自己刻意留出来的漏洞进行冲锋,最后也不撤退而全全军覆没。
这种事,不可能有下一次了吧。但我的士兵也在成长,在连续的奔袭和胜利后,通过缴获战利品,他们的装备变的越来越精良;通过连续的训练和战斗,他们也开始知道该如何作战。
如果不是这样,那维索尔的战斗自己也不可能坚持到最后。
尽管那次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敌人的狂妄和愚蠢。那些贵族就敢命令步兵队去迎着日光和逆风去冲击高地上的己方阵地;敌人的那些那些骑兵在明明可以击溃己方的情况下却爱惜性命而不敢冲锋;露出那么的破绽,敌人却豪不怀疑那是陷阱,而就硬敢冲过来。
但尽管有这么多的因素,胜利就是胜利。在第一场战斗胜利后,这支军队实际上已经开始发生蜕变---由一群乌合之众到一支百战雄师的蜕变。
虽然无法在攻坚战中攻下瑙洛,但那并不是多值得介意的事情。就算是当初的北方军团,也曾多次在瑙洛城下惨败。何况是自己手下这支才入伍了不到两个月的新兵?
而现在,在面对北方军团,这一最强大的敌人时,运气是否能像以往一样眷顾自己?
莫伦看向身旁,那些带着笑容搬运石头的士兵们,心中毫不怀疑。
傍晚时分,他们的目标来了。
在两侧的山崖上,一天只吃了冷食的革命军士兵们屏息静气,压抑着心中的激动默默等待着敌人。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直骑兵队。马上的骑士们没穿铠甲,背着弓箭,高举旗号,在狭长的山谷中谨慎的通行。
通道最宽的地方也只能容得下五匹马并肩通过,最窄的地方只能容得下两匹马。并且陡峭之处很多,马根本无法跑起来。
这便是北方军团的先头部队。在他们身后空出了约两三里,然后才是人数达上万的、混杂着辎重车的步兵队。
是回援的太过仓促的缘故吗?步兵队的旗帜显得有些散乱。是急着往回赶的缘故吗?步兵和骑兵之间的距离似乎有点远。
如果想要全歼对手,那就需要将这支骑兵放过山口,然后等敌人缓慢的步兵大队通过时再开始攻击。到那时,这支骑兵已经通过了山口…
现在是傍晚…
那些步兵队形散乱,并且推着车子…。
“动手!”想到这里,莫伦毫不犹豫的下达了命令。
一只响箭飞上天空。随后,两侧士兵们纷纷站起身来,将早已准备好的石块、火把、箭枝朝着山谷里的骑兵砸去。
霎时间,骑兵队人仰马翻、惨叫连连…但却没有发生混乱。队伍中部和后方有些没有受伤的骑兵立即举起弓箭,朝天上的敌人射去;有些骑兵当即翻身下马,寻找掩护;而最前方的骑兵随即开始加速,试图冲出谷口。
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片刻之后,密集的石块和箭雨将许多人活埋在这条通道里。而冲在前方的骑兵,在谷口撞上了严阵以待的拒马阵和长矛兵。
“怎么提前动手了?”这两千多人的骑兵队几近被全歼后,离的最近的两位队长,蒙菲亚斯和李维匆匆赶了过来。“不是要等敌人的主力吗?”
“这就是敌人的主力。”莫伦指了指身下的骑兵,又指向远处没有那些没有进入伏击圈,正在慌乱撤退的步兵。“那些人,不是北方军团的士兵。”
“这是什么意思?”两位队长没有将这句话问出口,但满脸的疑问却都写在脸上。
莫伦看着山谷中的尸体,又抬起头,看了看天上刚刚露头的星星。
也许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大战了。这样想着,莫伦心里觉得有些郁郁,难得的解释起自己的做法来。
“你们看,”莫伦指着远处的步兵队。“北方军团的士兵,大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即使回援仓促,也绝不会出现这种旗帜散乱、队形不整的情况。而情势危机,他们也不会带着笨重的辎重回援。”
“北方军团是真正的精锐。那就算行军再急,他们也一定会派出斥候侦查道路是否通畅。但我们却没等到,这说明什么?”
“一种可能性,是敌人完全没想到我们在这里袭击他们的可能性;另一种可能性,便是敌人知道了我们的袭击,但福柯堡又太过重要,所以他们企图利用我们的贪婪来蒙混过关。”
“蒙混过关?”其余的几名队长也赶了过来,正听到莫伦说这个词。
“反向利用我们想全歼他们的做法,把这支骑兵队送过山谷。至于后面的步兵队,应该是临时从周围拉来的农民,打着北方军团的旗号而已。那是诱饵。”
听到这个解释,队长们面面相觑,各自震惊不已。
“所以这支部队才在傍晚通过。我计算过行军速度,如果他们全力赶回来的话,应该是中午。去北方军团的那名信使,应该是被识破了,或者叛变了。那名将军知道了我们打算伏击他,但又不能对福柯堡的失陷置之不理,结果就安排了这样冒险的做法。这支骑兵在遇袭时的反应你们也看到了,几乎丝毫不见慌乱,有的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