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古都金陵(1 / 2)

加入书签

时局富人们的尽显奢靡,小张瑜陷入沉思,心中想着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是接下来的一番话让赵澈与灵冲颇感深意,小张瑜:“苛政而不解百姓疾苦,为富而尽显奢靡,国无奋上之心,危矣,当亡矣。”

赵澈:“贤侄,可心言切不可妄言。”

小张瑜:“知道了,空言无意,当执牛耳而挽狂澜,还望两位叔叔今后多加指点。”

赵澈和灵冲都点了点头,对于小张瑜超乎一般孩子的成熟,也感觉不能再将他如孩童般看待了。

河水汤汤,平缓徐徐,一叶小舟,泛水南去……

路上无事,舟过扬州而入长江,古都金陵就在眼前,三人在渡口上岸,进入金陵城。

岁月的沧桑难掩古都的繁华,虽然曾饱经战火,但是金陵无疑是当时江南最为繁华的城市,其规模不亚于东京汴梁。

看着如此宏伟的城墙和数之不尽的宏伟建筑,小张瑜惊呆了,看着街边玲琅满目有趣好玩的商品,更让小张瑜目不暇接。

之前只能通过书本描述体会都市的宏伟与繁荣,如今直观的印象,震撼着他幼小的心灵。

赵澈三人选了一间街边不大的客栈,店中摆设虽然不很华贵,但是内敛而不失奢华,感觉古朴清新。

见有客上门,迎宾的小二立即迎上前来,赵澈到柜台定了三间房间,巧合的是,客店中人很少,入住的也不很多,掌柜选了几间位置最好的上房,在安置了行礼后,三人在大堂也点了几样菜肴,多日的冷食干粮让三人吃起来颇为可口,尤其是小张瑜,此等美味,从未尝过。

可就在三人享用佳肴之时,一帮大汉涌进客栈,人数有二十余人,先头的一人,身高足有九尺,异常魁梧,而衣着装扮也不似中土之人,从特殊的发髻来看,应该是辽国契丹人。

而这些契丹人,开板要求十间上房,当掌柜说只有七间上房之时,为首之人大怒,一掌拍在柜台上,旁边的茶杯被顿时震落地上,大堂之人都不约而同地向柜台方向看去,岂知那人高喝:“看什么,你们这帮汉猪。”由于当时北宋军事上的软弱,辽人经常称当时的宋人为猪、羊之类,极为蔑视。

店小二急忙上去堆着笑脸说道:“客官息怒,客官息怒。”

那契丹大汉看着身形如猴子般的店小二在身前不停地作揖,虽然知道是对自己尊敬之意,但心中十分反感,反手一巴掌将店小二扇飞出去,撞到楼梯的围栏,脸上立现红肿掌印,牙被打落数颗。

在场之人多有愤恨,但是没有一人敢出面制止,此时掌柜见小二被打,立即从柜台跑出,说道:“各位客官不要动怒,小店的确就只有七间客房了,还请多包涵,如果不满意的话,城中还有很多大客栈,相信一定能满足诸位要求。”

那契丹大汉又要发作,此时其身后又一个身披斗篷之人拍着他的肩膀说了几句,那大汉顿时收手,之后那人对掌柜说道:“七间上房我们要了,这是十两纹银,当作小二的药费吧。”

掌柜见形势缓和,立即点头同意,而且亲自引着他们去楼上客房,就当那身披斗篷之人经过灵冲旁边之时,两人突然相视一眼,灵冲脸色陡变,而那人却从容离去。

赵澈见灵冲脸色有变,随即小声问道:“灵冲兄弟,怎么了?”

灵冲脸色稍缓,说道:“没事,只是刚才之人有些面熟,颇像一位故人。”

赵澈:“我们早些休息,明日还要赶路呢。”

灵冲点了点头,三人起身回房休息。

小张瑜一如既往地在房中运气调和,呼吸吐纳,这些日子灵冲的细心指点是小张瑜已经隐约觉得气息的存在,也正在努力地控制,灵冲也只能引导至此,接下来就要看小张瑜的领悟与练习了,修行是谁都无法代替的,而且是没有捷径可循的。而正在小张瑜修炼心法的同时,被封印的魂魄似乎也随之平稳下来,头痛欲裂的情况已很少发生。

由于赵澈本是文人,并未习武,体力稍逊,所以回到房间就一头栽倒床上睡去,几天在船上吃不好睡不香,十分辛苦。

此时灵冲在房间却是坐立不安,即便运功打坐也是无济于事,就当辗转反侧之际,一声低鸣,一般人根本无法听到,但灵冲听到后立即起身,推开窗户寻找声音的方向,低鸣再次响起,灵冲立刻飞出窗外,寻声而去。

金陵的夜和谐而深沉,依栏而听,只有江水东去的叹息和明月高悬的孤寂。紫荆山上冷风徐徐,唯有两个黑鹰不远对立,其中一人正是灵冲,而另有一人身披斗篷背对着他。

灵冲缓步走上前去,说道:“是大师兄吗?是你吗?”

斗篷男子:“我早已不是你的大师兄了,灵冲。”

灵冲:“灵云师兄,你果然没事,冲时常惦记您呀。”

灵云转过身来,说道:“我也不曾想到在此还能见到,此次深夜叫你前来,是希望此面过后,你我不再相见。”

灵冲:“为什么,你我多年没见,此次见面反成绝别?和我回龙虎山见师傅吧,他老人家定然想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