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中计被伏(1 / 2)

加入书签

其实辽军统帅耶律大石之部署正如郭彧所料,其主力铁骑两万,全部集中于赤城县,而耶律大石料宋兵战胜,士气正旺,必然骄兵冒进,而几处要道也布置伏兵,专等宋军到来。

至于会宁方向,耶律也布置了五千步军防卫,以策万全。同时派出多方哨探打探消息,积极应对即将的大战。

耶律大石深知,此战若败,则大辽必危,亡国不远,故此战必须胜利,而且要痛击宋军,让其不敢再攻,进而可以抽调部队,全力应对金国攻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这位辽末难得的杰出将领,苦苦支撑着大辽的半壁江山,而眼前形势之危急,也颇使耶律大石忧虑不已。

战争胜败,首在庙堂决断,大辽君昏臣弱,已不再是耶律大石等少数几位大臣所能扭转。

童贯大军终于抵达涿鹿县,而辽军并没有出现,此情此景,让童贯颇感意外,而其它诸路节度使,对辽军颇为畏惧,大军聚做一团,以求自保。

而童贯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无一人请缨出战,见此情景,童贯颇为尴尬,十几个各镇节度使居然无一应战,实为军人之悲哀。

此时大堂之上寂静异常,落针可闻,而就在此时,张瑜出列,说道:“末将愿为先锋,替大人开路。”

童贯见终于有人接茬,缓和无人出战的窘境,既然张瑜决心出战,童贯十分高兴,责令张瑜所部即日启程。

当晚,张瑜呈报了自己的战役计划,请求童贯拨军马实施配合,而童贯满口答应,增派军马于后支持并且担任要道之上佯攻之任务。

得到童贯的首肯,张瑜当晚回营布置,明早启程。临行前,郭彧神色忧虑,张瑜问道:“郭兄,脸色为何如此?”

郭彧:“将军,我昨夜思量,觉得童贯行为有违常规,当即卜算一挂,为大凶,此行我觉得有祸事发生,故忧虑不已。”

张瑜听闻,心中也是泛起嘀咕,安慰说道:“我等小心行军,以策万全。”

而秦风所部骑兵已经提前出发,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可是张瑜所部行进二十里后,发觉童贯大军没有丝毫出兵迹象,张瑜当即下令斥候回大营通报,求童贯如约起兵。

如此张瑜所部继续前行十里,而依旧不见童贯动静,张瑜当即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原地防御,而张瑜不详之感,渐渐浓烈,此地正处辽军攻击范围,而且没有正面掩护,秦风所部奇袭势必危矣。

而派出去的哨探无一回来,张瑜料定,之计已经被辽军所包围,此地深入辽境内三十里,此时回头,即便有些损失,大军想必能全身而退,如强行进兵,则必全军覆没。

张瑜当即下令:“大军后队变前队,徐徐返回大营,各部密切注意周围情况,一旦发现敌情,立即禀报。”

张瑜转身对唐云说道:“保护郭彧安全。”神情严肃。

可就在此时,一支雕翎箭正中队前旗手,旗手虽穿着重甲,但仍然穿胸而过,张瑜见状,高呼:“立刻布阵,阵型方圆。”

全军立即采取防御态势,如此平原之上,一旦阵型有乱,被辽军骑兵冲杀,势必大败。

张瑜寻箭矢飞来的方向寻去,见不远山坡之上,有一骑矗于高岗之上,虽看不清容貌,但金盔之上,两支白色凋零倒是闪闪发光,醒目异常。

很快,其身后一排黑影,渐渐清晰,人数不详,密密麻麻聚拢上来,只听一声号角,辽军骑兵滚石般杀来,虽然队形散乱,不成章法,但每队人马都有一个中心,相互配合。眼看辽军进入弓箭射程,张瑜下令:“弓箭手散射攻击,弩手精确攻击,放!”

一千弓箭手当即发箭,千支箭矢直飞而去,但辽军骑兵似乎早有准备,当即分开两路,避开宋军弓箭主攻方向。散射收效甚微,倒是弩箭攻击十分准备,辽军中箭数十人。

而张瑜所布方圆之阵,经过郭彧的改良,阵法布置非单层防御,而是层层布置,并且每名弓手都有一名盾牌兵和一名长枪兵配合,形成一个小组,同时每八个小组为一小队,一旦被突破或是分割,当即可以形成独立的战斗小组,继续作战,并且长枪兵的枪矛要长出一般三尺,不禁平时步兵对阵占些便宜,此次法更能有效地对抗骑兵攻击,如刺猬般,大大降低骑兵的突袭能力,只是这对使用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是力大精壮之人,否则无法运用自如。

而弩箭的精确攻击,成为杀伤骑兵的有力武器,但由于其易于被攻击,故盾牌兵的首要职责就是保护弓箭手的安全及形成阵型的基石。总之各兵种互有责任,相互配合,这有这样,才能同仇敌忾,发挥最大的威力。

就在转瞬期间,辽军已经发起了数次突袭,但攻击未果,进而采取狼群战术,骑射围攻,重点突击的方式,精准射杀宋军弓弩手,压制宋军,可此举很快被宋军盾牌兵化解,收效甚微,辽军变阵,一部以骑射压制,一部继续发起突击,可是张瑜所部的防御坚固异常,加之长枪于外,骑兵根本无法穿越,即便数骑强行突击,连人代马被刺成蜂窝,其余辽军见状也不敢贸然突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