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花样不断(1 / 3)
“你是这店的店主吗?”两个穿着制服戴着大檐帽的人问。
“是,有什么事!”赵亮问。
“你这儿卖烟吗?”
“卖啊!”赵亮以为二人买烟,忙答。
“你这儿都卖什么烟啊!”其中的高个子问。
“大前门,八达岭,大婴孩,一支笔,天坛的都有!”
“从哪进的货啊!”那个矮个子大檐帽问。
“安定门外香烟一条街啊!”赵亮回答。
“有**吗?”
“有什么**啊!和人手里批的!”赵亮有些胆怯了。
“我们是北京市烟草专卖局的,你看看我们的证件!”说着,那个高个拿出个蓝塑料皮的工作证,递到赵亮眼前。
赵亮一看,果然是北京市烟草专卖局的,大红印章和相片清清楚楚。
“你们有什么事吗?”
“你这私自卖香烟,不合法,烟草是国家专卖品,不能私自卖!”
“商店和小铺里都在卖啊!他们能卖,我们为什么不能卖!”赵亮反问道。
“他们都有腌菜专卖证,你有吗?”
“卖两盒烟还要证啊,!”赵亮疑问。
“当然,卖一盒也要有烟草专卖证,你沒办吧!”那个矮些的大檐帽问。
“沒办!”赵亮点点头。
“沒办就赶快办,办好了,再卖烟,另外你这烟囱私人手里批发的,不知真假,也是违法的,也要沒收!”那个高个子说。
不待赵亮说话,那个矮个子已到柜台里,把柜台里面一条大前门和一条八达岭香烟拿在手:“这个沒收了!”说着,把烟装进黑色的提包里。
赵亮看到这些,心里暗自庆幸,亏得自己进的二十条香烟全放家中,只拿了两三条放小店,要全拿來,还不全被沒收。
“快办照去啊!”二人说着走出屋。
“哪办照啊!”
“海淀镇!”那高个子头也沒回地说。
赵亮跑到海淀镇烟草专卖局问询,那里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要想把卖烟的营业执照办下來,首先要有卖烟的场地,也就是要有固定的店铺,要有店铺主人同意卖烟草的证明,要有街道办事处的证明,还要有自己的申请等等。
赵亮想:自己本身就有小铺,去厂里开个证明就行了,顶多到所在地域的街道办事处再去开个证明,现在自己又是北京人了,又不是外地人,去办事处开证明,估计也不会太难,于是他到厂里开证明。
赵亮跑到厂办公室,厂秘书说,这种证明他不给开,让他去找保卫科,保卫科如果同意,他才考虑是否给开。
赵亮又到保卫科,保卫科科长老丁说:“为了厂里的安全,他首先就不允许厂门口的小铺卖香烟,他怎么会同意给开这种证明呢?”两句话给噎了回來。
赵亮想,先绕过厂里,到办事处开个证明,可是到了办事处工作人员接待他倒是笑呵呵的,但是说:“我们只能拿到厂里的证明后,才会考虑给你开证明,厂里的证明沒有,那溜小铺是你们厂的三产,我们怎么能开证明,厂里不让在厂门口卖烟,你甭卖不就是了,和他们置什么气啊!”
跑了几趟,不是碰软钉子就是碰硬钉子,如果挣钱的烟不卖了,小店靠什么挣钱啊!
从办事处出來,赵亮心灰意冷,一个骑着自行车后车架上立着捆成二尺高的立柱,上面插满油亮鲜红的糖葫芦,左晃右晃骑到赵亮面前,骑车人一偏腿,用一只脚支住地:“大哥啊!來两串糖葫芦吧!这东西贼甜,可好吃了!”一个乡下人,戴着个旧蓝栽绒帽子,立在赵亮身边。
赵亮心底突然现出一丝亮光,人家起个就自行车都能做买卖,外地來京,住房都要花钱,自己有屋住,有个小店铺,怎么不让卖烟就气馁了呢?
于是他问道:“伙计,你卖糖葫芦有几年了!”
“有个五六年了!”那个脸颊被寒风吹得有些发红的汉子说。
“你一年能挣多少钱!”
“挣不了多少,先前一串糖葫芦五分一毛的,现在贵了点,两三毛的,除了糖,山里红,竹签,也挣不了多少,每年就卖个冬天,夏天还要回去种地呢?”
“挣不多钱,你为甚还要卖呢?”赵亮问。
“挣不多,也比地里种大庄稼多吧!來北京卖个四五个月,买盐打醋的钱有了,三个孩子上学的钱有了!”
“也不少嘛,小买卖!”那汉子憨厚地笑笑。
“这糖葫芦好做吗?”赵亮问。
“不难做,就是把糖熬了,用串好的山里红在锅里粘上糖,放板上,凉了就行了,好看的小说:!”
“这么简单!”
“大哥,我不和你说了,你光说又不买我的糖葫芦!”那人骑车要走。
“我买你五串,你们不卖糖葫芦时,我孩子想吃,我想给她穿几串,作了给他吃!”
“这好做,关键是看把糖熬的如何!”那卖糖葫芦的又讲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