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夏粮(1 / 3)

加入书签

自从回到这个年代,萧磊就一直在计划自己未来要走的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后,最终他决定从政,用上天赐予自己这未来十几年的阅历,尽可能地为家庭、为社会、为身边的人尽一份心力。

愿望是好的,有责任感也是好的,但对萧磊来说,就这仕途而言,他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官场文盲。

前世自成人后就一直在部队呆着,虽然对地方上的事情也听说过,发生的国家大事也都有印象,但是对怎样在官场上生存,怎样为那些记忆中经历惨痛悲剧的人们做些实事,他就只能抓瞎了,尤其是怎么才能靠着自己对天下大势的先知先觉在这官路上走的快些,更是心中没谱。

想来想去,自己要在体制内快速上升,只能依靠自己前世的本事走一些捷径了。这捷径,就是当警察。

公安系统是体制内较为特殊的一个系统,首先,他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对个人的素质要求也比较特别,有本事和没本事标准分明,清清楚楚。

其次,在这个系统内,提拔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只要抓住机会,立下实实在在的功劳,也就有了向上的本钱。

对萧磊来说,在这个系统内发展,是很具有优势的。一来他有特种兵的底子,在警察系统这种纪律队伍、暴力机构里有着先天优势;二来他还有个好脑子,在警校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后,做一名优秀的警察不在话下。

在警校这两年的时间里,萧磊大放异彩,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课,都牢牢地把第一名把持在自己名下。

这也是萧磊故意为之,要在最短时间内脱颖而出,方可在今后的仕途之路抢占先机,快速进步。

经过三年时间的锻炼,十八岁的萧磊已经找回了自己前世巅峰时的状态,身高达到了一米七八,身材一如前世般修长,但古铜色的皮肤下却是坚硬如刚的肌肉。

在实习前的最后一节搏击课上,他和搏击教官痛快淋漓地大战一场,仅用了两分钟不到的时间就将对方制服,技惊四座。

在文化课上,无论是基础课还是刑侦、痕迹、犯罪心理等科目,萧磊都在同届中一骑绝尘,三好学生、优秀学员、优秀班干的荣誉更是拿到手软,成为92届警校生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但这两年来萧磊最大的收获却不止这些,而是得到了宁原省警察学校校长张启明的赏识。

张启明,54岁,一级警督警衔。历任梁山县公安局副局长、局长,三安地区公安处副处长、政委,省公安厅政治部副主任,省警察学校校长。

张启明是一名纯粹的警察,从警30多年,立功受奖无数,任职三安地区公安处主管刑侦工作的副处长期间,在一次追捕毒贩的行动中不幸中枪负伤,不得不离开战斗一线,改任政工干部,后来在他的强烈要求下,赴省警校担任校长。

萧磊刚进警校就引起了张启明的注意,毕竟一个市的中考状元考入警校是十分少见的,而萧磊之后的表现又引起了他的强烈关注,萧磊身上那不属于少年人的稳重和大气的气质更是惹得张启明起了爱才之心,好几次站在训练场边观看萧磊的训练情况。

看了几次后,张启明更是惊讶了,用他这个老公安的眼光来看,这个萧磊那简直就是天生当警察的好苗子。于是不仅安排授课老师重点加强对萧磊的辅导,更是多次把萧磊叫到办公室单独谈话。

一来二去,这位校长和萧磊这个学生就结下了不浅的缘分。

在两人的交流中,对萧磊来说,张校长那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不吝于一本包罗万象、注解详细的大百科全书,让他不由得沉下心思来好好研读;而萧磊因为那多出来十几年的见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观点也让张校长多次拍案叫绝,爱才之心顿起,恨不得把自己一生的经验一股脑儿传授给萧磊。

就这样,萧磊成了张启明校长的入室弟子,校长的称呼也在张启明的坚持下改成了“师傅”。

有了这样一个师傅,萧磊进入警察系统后的前途几乎就是百分之百一帆风顺了,特别是在张启明的关照下,萧磊顺利地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为将来的仕途又添上了一枚重重的砝码。

在三年级实习期尚未开始的时候,萧磊向张启明提出了提前实习的想法。

张启明看萧磊该学的都已经学会了,欠缺的就是实际工作的经验,虽然年龄还小,但这小子长相和气质都挺是老成,也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给自己昔日的部下高耀华打了个电话,安排萧磊到自己昔日战斗过的地方开始实习。

高耀华今年40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他也是从公安系统一直干出来的,在张启明担任梁山县分管刑侦的副局长的时候,他还是一名普通刑警,一路从刑警队副队长一步步走到县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可以说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更离不开张启明的提携。

接到张启明的电话的第二天,高耀华就在办公室见到了来向他报道的萧磊。本来按他的意思,是要安排萧磊在县里找个条件好一点的派出所实习的,但萧磊却非要去到条件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