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东岛营救行动(1 / 2)
1963年5月26日凌晨大风如期到来,是六七级的西北风,掀起的巨浪足有3米多高。这样的风浪对5000吨的远洋船影响不大,但对那只满载难民70吨的浅水船来说,则是致命的灾难。
一想到那艘满载难民漂泊在风浪中的浅水小船,穿越一家人的心都悬了起来,原本知道遇难的时间是上午10点左右,但6点半杂货船就启了锚,并打开的船上的雷达,随时准备开展营救行动。
根据林长富、郑勇描述的原时空生还者漂到东岛的情况,林南洋判断船应该是在东岛的西北面遇难,因此,林南洋指挥杂货船在东岛西北10海里处巡察。
8点半,盯着雷达的导航员发现了一个目标:“在这里!西偏北二十度,约30海里处有一个目标,应该就是我们要找的目标。”
杂货船的雷达发现目标的最大距离是64海里,平时50海里发现目标还是有把握的,今天大概是受到风浪的影响,目标直到30海里才发现。东岛附近目前只有这个目标,按方位和时间推断也吻合,于是大家决定向目标靠近。
杂货船是顶风航行,虽然开足马力,但也只有七八节的时速,不过顺风航行的目标船也有十节左右的时速,两只相对而行的船以18节左右的时速靠近。
1小时35分后,目标出现在望远镜中,方位是西偏北方。又过了七八分钟,大概那只70吨浅水船也发现了杂货船,原本顺风丁着海浪行驶的目标船开始掉转航向,向杂货船驶来。
小船平行海浪航行是航海大忌,目标船的船员大概是慌了神,居然做出了这个错误的决定,杂货船船长一见,不由地叫了起来:“不好!这样航行船可能会引起倾覆。”
果然,两船相距1海里左右时几个浪头过来,小船不出意料地倾覆了。
“船长!再开快一点,救生小组上甲板,准备救人。”七级大风不至于把人吹翻,但顶风难行,侧风人则容易失去平衡,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每个13人组被分成二列,每列都有一条长绳栓在一起,这样四个救生小组就成了八列。随着林南洋的一声令下,八列救生队员立即迎着风冲到的船舷边,然后把自己拴在船舷栏杆上。
大概3分钟左右,开始有人漂到了船边,杂货船上的救生人员立即把准备好的救生圈、救生衣和橡皮艇丢给他们。由于风浪的影响,落水者直接抓到救生圈、救生衣的概率不大,好在投下的救生圈、救生衣和橡皮艇足够多,不少幸运的人得到了救生圈、救生衣,个别强壮的还爬上了橡皮艇,这些幸运的人都有亲朋好友在水里,自己有了生命保障后,都立即开始了对亲人的自救,营救工作效率大增。
又过了20分钟左右,船上准备的一百四十多个救生圈、二百多件救生衣、二十多只橡皮艇全部扔到了海里,四个救生小组又在船舷布下绳网,然后向船边的人抛下绳索,把他们拉到船舷,并引导他们攀着绳网上船。
大家忙了三个多小时,能见到的漂浮者都救上了船,总计147人得救,但147人中没有林郑两家的人。一位叫叶鹏的年青人自称与林郑两家同时登船,他说林郑四家13人都在船上,船翻前他还在船舱中见到他们,但船翻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们,大概是困在船舱与船同沉了。
听救起的难民描述,遇难的难民大多都是没有跑出船舱与船同沉而亡的,叶鹏的推断很靠谱,但林南洋不甘心,又指挥杂货船在事故点以东南方向搜索了二个多小时,但还是一无所获。看来这次营救改变了这次海难的结果,救上了更多的人,而林郑两个家族的人却一个也没有获救,这让穿越一家人很失落、很伤感和非常的沮丧。
“我们不来就好了,不来他们起码有4个人还能生还,现在却一个也没有救到。”林南洋追悔莫及。
林长富安抚道:“这是他们的命!谁也没有办法!海难的营救结果三分在人,七分在天,很多事都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我们出发点没错,我们也尽了全力,做了我们该做的、能做的,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了!”
郑拂道:“救起了147人,对比原时空生还的23人,我们也算是功德无量,虽然我们家族作了牺牲,但4人的生命换来了124人的生还,他们的在天之灵是不会责怪我们的。”
“也许神佛怕我们乱了因果循环,不让我们见到我们年幼的自己,才作了这个不一样的安排。”郑瑛信佛,说的是佛家理由,到是可以说得通,终究原时空得救的4人现在都在船上,如果这次又得救的话,原时空来的4人怎么对待这个时空的自己也是一个难题。
林南洋还是不死心,又指挥杂货船返回东岛,幻想着亲人能象原时空一样漂到东岛。杂货船在东岛等了一天二夜,期间只见到了一些破木板和他们自己投入大海的救生圈、救生衣等物件,但没见到任何生命体,历史没有重演,穿越一家穿越的蝴蝶效应显现了,这个时空从此进入了另一种发展轨道。
1963年5月28日清晨,怒潮汹涌的南中国海换了一幅脸面,变得风平浪静,海洋曾经的狰狞和罪恶被蓝天、白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