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东岛营救行动(2 / 2)

加入书签

、碧海显现出的清新和柔美所掩盖。但穿越一家和杂货船上的其他灾难经历者犹能看到碧波下的冤魂,也体会到自己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脆弱和无能,只能带着悲哀与伤痛无奈返航。

回程路上,穿越一家人的心情都坏到了极点,个个面露哀荣,与获救难民死里逃生的庆幸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获救的147个印度尼西亚华侨难民都被安置在船舱里,与船员和48名营救人员隔离开来,严禁他们私下接触。回林长富岛后,这些印度尼西亚华侨难民将纳入穿越一家的体系,为了便于今后的安置和管理,郑拂兄弟三人对他们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统计,并建立了比较详细的人事档案。

从年龄构成上分,147人中有青壮年133人,其中男性105人、女性27人;老年2人;14岁以下12人,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灾难中的强者生存法则。

从文化程度上分,147人中,大学文化程度的38人,其中留学过欧洲和北美的14人;中学文化程度的64人。

从职业上分,14名船员,9名医生,7名会计,4名建筑师,5名银行经理人,还有各类公司主管和职员,更多的是农场主和工厂、作坊、商栈等中小业主,基本上没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无产阶级’。

“这样的人口素质,原时空的大陆中国包括台湾都不一定能达到!看来我们的移民重点应该定在南洋。”郑风看了印度尼西亚难民的人员情况统计后,不由地感叹,有这样高素质的南洋华侨人体,如果能移民到南沙,加上穿越者的物质基础和超前的意识和技术,我们南沙的发展一定前途无量。

郑拂道:“这批印度尼西亚难民的素质虽然不能全面反应南洋华侨的人口素质,但至少可以反应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印度尼西亚华侨保留了中国人重教育的传统,重视子弟的教育,有通过培养人才改变家族命运的意识;二是印度尼西亚华侨勤劳节俭,善于经营,致富有道,普遍都比较富裕,有能力送子女求学;三是印度尼西亚土著存在仇富心里,反华排华的目标首先针对的是华侨中的有钱人,有钱、有地、有房的华侨先倒霉,和二战时欧洲的犹太人一样,这些印度尼西亚难民的财富成了他们灾难的根源。”

林清道:“有钱就成了原罪,这世道也太不公平了,这样不行,我不服,我们必须做些什么,以改变这种现象。”

林长富道:“南洋的华侨都分门、分派,什么泉州人、潮州人、客家人,共党派、国党派,千奇百怪,而且内斗不断,是真真实实的一盘散沙,他们自己不团结、不争气,再加上祖国不维护他们的利益,要改变他们的命运,一个字‘难’!”

林清从网上获得的资料表明,当前中国的形势是:中共讲国际主义、共产主义、阶级斗争,国党念念不忘反功大陆。两个华人政权都以自己党派利益为利益,把党派的利益凌驾于国家民族的利益之上,争斗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

华侨的利益不仅得不到两个华人党派、政权的应有维护,还时常成为台海两岸政府与他国政治利益交换的法码。

在这样的形势下,没有形成统一理念和核心的南洋华人团结一致是不现实的,而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南洋华人形成一个个利益团体就成了必然。

所以林清认为华人不团结在于没有一个以华人利益为利益的强有力政权,于是道:“不团结不是华人特有的现象,就是以团结闻名的日本也经历过战国时代,德国战车也是铁血宰相卑斯麦以后形成的。我们穿越一家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和超前的意识把南洋华人团结起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比为利往。’华人华侨团结光靠教育忽悠是不成的,关键是在于利益的一致性,如果团结起来能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那华人华侨团结也就不是个问题。现在南洋华侨就是缺少一个能保护他们利益的坚强核心,如果我们现在能在南海立国,在南洋华侨的财产和家园受到侵害的时候,站出来保护他们的生命和财产不受侵害,他们就一定会团结在我们的周围,形成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