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首都来人二(1 / 2)
“斗争也可以是和平手段吗!”张副司长总算找到一个切入点,辩解道。
“和平手段!”大陆政府的定性好像就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毛太祖可从来没有以和平的手段对待过阶级敌人,都是拿枪杆子说话。到了华侨身上,你就要求用和平的手段,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郑风真有些无奈了:“华侨现在唯一的和平手段就是选择被同化。”
“不应该叫被同化,是融合,也叫融入印度尼西亚的主流社会。”张司长又道。
终于听到这句话了,郑风曾经看到过这方面的资料,大陆大使馆官员就是这样做那些到大使馆求助的华侨工作的,让他们融入印度尼西亚的主流社会,当时还办了不少如何融入印度尼西亚的主流社会、接受土著宗教的研讨会,这个融入的前提是放弃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但这对有着民族自豪感的郑风不能接受的。
在郑风看来,可以融入一个国家,但绝不同意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更何况是在本民族的文明远远高于当地土著的文明的情况下。事实上以后印度尼西亚反华排华还是经常发生,被攻击的对象还都是经历融入印度尼西亚主流社会的华人华侨。
事实上印度尼西亚每次存在危机都会推出华人这个替罪羊的,因为印度尼西亚土著的文化养懒汉,保持中华传统的人才会发家,仇富的心理是永远存在的,除了所有的华人华侨都抛弃中华文明,也变成像土著一样的懒汉,一样贫穷,才有可能真正融入印度尼西亚的主流社会。不然的话印度尼西亚的反华排华现象会永远存在下去,除非华人华侨能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富有战斗力的政治团体,有能力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郑风冷冷地看着张副司长,嘴角撇了撇道:“按你这么说,让我们华侨放弃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变为土著,那我们就不再的华侨华人了,因为华侨华人是指在他国生存,保持了中华民族特征的人,没有了中华文化这个根,我们就脱离了本民族。”
“既然这样,那就好办了!”郑风苦笑了一下,然后换了一种自嘲的语气道:“自大陆中国政府不承认双重国籍起,事实上我们这些没有加入大陆中国政府国籍,选择留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华人与你们大陆中国就在法理上脱离了关系,那么张副司长也就没有对我们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说教的义务和权利了。那么我们之间现在就是两国之间的商业合作谈判,这个谈判的基础就是平等和互惠互利,如果你们能接受的话,我们就谈下去,不然,我们就不要浪费时间了,手上有东西,我们也不怕没有买主。”
张副司长现在的有苦说不出,真是无语了!刚才就是他自己说,让印度尼西亚的华人华侨‘融入’印度尼西亚国家主流社会的,这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一经‘融入’印度尼西亚的主流社会,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就只是印度尼西亚的国民了,从法理上来说,印度尼西亚的华人华侨就确实与大陆中国政府没有任何关系了,既然和你们大陆中国政府没有关系,你们大陆中国政府凭什么去管人家印度尼西亚的国民是否进行武装斗争的家务事,人家就是把锅砸了也不关你们外人的屁事!要知道,大陆中国政府历来都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关系的,貌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就有‘互不干涉内政’这一条。
自己把自己堵在死胡同里的张副司长有些无奈地看了看梁威林和徐主任,两人除了用有些埋怨的眼光看着自己,好像也一时想不出什么办法,那这个买卖还做不做呢?不做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上级是交代过的,要不惜代价拿下电台和飞机的买卖,如果不能明面合作,也必须通过暗中合作的手段完成交易。刚才张副司长不过是想试着作一下最后的说服工作而已,张副司长对自己的口才还是比较自信的,那知道这个毛头小子这么没有外交谈判的策略,上来就把话说得死死的,一点余地都没有,现在这个台阶还真不好下。
郑风知道,大陆中国政府在八十年代以前外交是非常缺乏理性的,为了一句争气的‘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在自己国民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勒紧腰带援助亚非拉,以为能换来长远的友谊,结果得到的是阿尔巴尼亚越来越大的胃口,印度尼西亚的断交,越南的反目,更多国家则在大陆和台湾间左右摇摆、待价而沽、两头通吃。
作为原时空‘愤青’的郑风有机会面对大陆中国政府的外交官,忍不住要说道说道。于是趁着三位有些发愣的时候,郑风决定再放一炮震他们一下:“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足够的共同利益为基础,友好邻邦是不可能维持的。同志加兄弟的苏联都能和大陆政府反目,你们还能奢望与印度尼西亚永远友好吗?国与之间太亲近了,是会造成误会的!正因为你们在处理印度尼西亚关系的时候太热心、太无私、太亲近、太纵容,已经让一部分印度尼西亚的势力感觉到大陆中国在干涉他们的内政。”
郑风故作神秘,有些神神叨叨地说道:“我告诉你们一个南洋华侨自强会获得的一个情报:印度尼西亚的某些派别已经联系上美国了,美国的‘胡萝卜’可比你们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