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吴起岛一(1 / 2)
纳土纳大岛是纳土纳群岛最大的岛屿,面积2000平方公里,位于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的南中国海内。中国古代称其为蜈蜞屿或锅盖屿,因‘蜈蜞’与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吴起谐音,因此,穿越一家命名此岛为吴起岛,同时称纳土纳群岛为吴起群岛。
吴起岛距离林长富岛557海里,南洋钓7号、8号用了二天才来到吴起岛的东岸。南洋钓7号、8号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吴起岛,确定移民安置点。
吴起岛详细的资料原时空网上不多,穿越一家手中只一幅卫星图和一些零碎的资料,知道直到80年代岛的总人口才1。5万,其中华人80%,这些华人一直都想独立或者加入中国,七十年代岛上华人曾经联系过台湾,台湾***执政后,岛上华人又求助于大陆中国,曾经派代表求见过邓公,邓公性格……就不说了!反正‘军队要忍耐’,部队的建设停滞,军工也改生产摩托车、冰箱、电视机了,没有实力干预,就不了了之了。
反正后来纳土纳群岛没有加入中国,也没有独立,连自治也谈不上,因为自此以后,印度尼西亚土著加快了对纳土纳的移民,到穿越一家穿越的时候,纳土纳群岛上的居民已经达到9万人,华人已经失去了再折腾的机会。
印度尼西亚是千岛之国,有上万个岛屿,由于六十年代印度尼西亚国力的限制,基本都是自治状态,吴起岛离爪哇远,印度尼西亚更是无力控制,岛上没能驻军。
不过穿越一家还是十分重视考察人员的安全问题,遣精兵强将加入考察队。两只船分别由庄清华和江山带队,两艘船共44人,每船22人,其中每条船:船员4人,考察队员18人。
穿越一家给每艘船配备了54式12。7mm高射机枪1挺,每条船上的18名考察队员每人装备92式5。8MM手枪一支,2人装备M1加兰德加装瞄准镜的狙击步枪,16人装备装有红外夜视装置、可折叠枪托的M3卡宾枪。
考察队员由6名逃港难民和12名印度尼西亚华侨难民组成。逃港难民6人均为军人出身,印度尼西亚难民12人则是从民兵新训一连的106个男民兵中精选的,然后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突击训练,待基本掌握装备武器性能后才出发。
根据考察计划考察队第一个登陆地点选在吴起岛东部的中间,原时空纳土纳机场南侧海湾位置。
吴起岛的东岸珊瑚发育,暗礁浅滩非常多,南洋钓7号、8号好不容易才找到海湾的水道,来到计划登陆地点。本时空该位置为纳土纳港,但本时空什么也没有,非常的荒凉原始,应该是无人活动地带。在离岛岸40米时,船进入浅水区,不能再前行,于是两艘船就地抛锚。
每条船上的18名考察队员是按三个6人组配制的,庄清华、江山各带二个组乘橡皮艇登上了吴起岛。先是对原时空纳土纳港口和纳土纳机场区域进行了考察,该区域被穿越一家定为1号区域,1号区域是个半岛,半岛范围内遍布红树林,往西1。7公里有一条小河,河的两岸300米左右都是沼泽,往北2。7公里左右就到了北部海岸线。
1号区域是计划中的移民点之一,像这种没有人迹的原始状态更合适,于是两支考察队员停了下来,分成一南一北两队,开始取出携带的测量仪器,测绘该区域的地形图。
东岛获救的印度尼西亚华侨难民中有4名建筑师,都学过测量,这次4人都被招进了考察队,作为测量地形图的工程师。另外,为期一周的突击训练也有地形测量的培训,其他队员也具备了一些地形图测量知识,虽然还没有达到可以独立测绘地形图的水平,但跑个杆是没有问题的。
1号区域虽然地势平坦,但红树林较密,通视条件不好,测绘地形图时,需要经常用油锯清理阻挡视线的植物,进展不是很快,用了二天才完成了1号地域的地形图测绘工作。不过经过1号区域的实地测绘,考察队的地形图测绘水平大大提高,配合也越来越默契,地形图的测绘速度倍增。
第三天,两支考察队分离,江山带着南洋钓8号船向南顺时针考察,庄清华带着南洋钓7号向北逆时针考察。
庄清华的南洋钓7号在珊瑚礁带绕了大概7-8公里左右,来到了考察的14号区域海域。14号区域在1号区域北部,陆上距离约3。5公里,原时空这里有纳土纳大清真寺,是纳土纳县的治所,也是吴起岛上最大的城镇‘拉乃’。
14号区域的珊瑚礁带非常发育,在离岸线500米左右南洋钓7号就无法前行,就地停船后,庄清华用望远镜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了一个大概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渔村。不一会小渔村方向就有小船向着南洋钓7号驶来,小船上有三个人,一个站在船头,二个奋力划着船。
想睡觉就有人送来枕头,庄清华脸上露出微笑,让准备放下橡皮艇上岛考察的队员停一停,然后静静等待小船到来。
“你们有货换吗?我这里有很多鱼干和椰子干,还有新鲜的水果,你们要换吗?”小船靠近后,船在船头上的人向南洋钓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