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怪事年年有(1 / 3)
显德八年二月的一天,鸡鸣时分,兵部尚书府的采办总管老李头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身,走到西跨院,对手下的几个小崽子嘱咐了一阵,让他们打起精神,接收好今日送到尚书府的瓜果蔬菜鸡鸭牛羊肉等各类吃食用度。
其实这是每日的必备功课,几个人早已经熟得不能再熟,可老李头觉得每日都有必要强调一遍,要不然这些小崽子们肯定会消极怠工。
府中的吃食采办都安排了专人负责,唯有一样老李头从来都是亲历亲为,从不假手于人,并且保持这习惯已经有十年之久。
李纲每天晚上喜欢吃一碗什锦海味杂脍,那是一种由炙蛤、活虾、燕窝和鲨翅等十余种海味炖成的食物。对于这道菜,原材料的采买向来都是他一个人做,甚至于制作过程都要在他的监督下进行。
老李头在早市上溜达着,发现了一件让自己莫名其妙的的事。往常他走在早市的街上,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会跟他热情地打招呼,每当这个时候,他会矜持地点点头,心里十分地满足。
宰相府里七品官,我乃堂堂兵部尚书府里堂堂采办总管,自然不能跟你们这些小民一样点头哈腰。
而今天早市的人,很少跟他打招呼,而且用一种奇怪的目光看着他,那些复杂目光里竟然包含着一丝可怜的意思,这让老李头奇怪的同时觉得有一种羞辱感。
老李头腹诽着,到了海鲜市场老孙的铺面。老孙是来楚国经商的齐人,老李头要的炙蛤、活虾等海鲜大都是他提供的。
“李爷,今天没有货……”老孙咧嘴笑着道。
老李头瞪了他一眼:“什么叫没货?不是让你每日里准备着吗?”
老孙讪讪地笑道:“今真没有,您别为难小的。”
老李头顿时来气:“哟,爷每日里来照顾你的买卖,感情还成为难你了?你这是啥意思?”
老孙尴尬地一笑:“李爷,俺知道您照顾俺,不是俺不卖给您,实在是……唉,俺就照实说了吧,俺今日要是卖给了您东西,明日俺这铺子就开不下了……”
老李头冷笑了声:“什么人这么大胆,敢跟尚书府过不去?老爷怪罪下来,担当的起吗?”
老孙四下看了看周围来来往往的人,为难地道:“俺也不知道,听说早市的人都接到了通知,不信您问问……”
老李头哼了声,仍保持着悠闲的步伐,向其他铺面走去。
连续问了几家,结果家家对他都如避瘟疫,问什么没什么。有一家更是欺人太甚,明明眼前就摆着一盆活虾,店主楞说没有,把老李头气的肝儿疼。
老李头是个忠心的人,而且跟着尚书大人混久了,就是头猪也能熏出点政治思维来。他边往府里快赶,边寻思是老爷得罪什么人了,还是有人要对老爷下手了?
兵部尚书李纲正坐在紫檀木的饭桌前,细细地吃着早点。他觉得今天的早点似乎有些不新鲜,估计是又有人偷工减料了,等下朝回来一定找管家仔细问问,杀一杀这股歪风邪气。
燕国和蜀国又开战了,边军需要加强兵备,防止两国乘机扰乱边防,以及流民涌入楚国。而这些都需要钱,正是年初之时,国库哪有钱?
皇商竟招的日子快到了,这又是一笔大的花销,去哪儿弄钱呢?
那个赵文安听说已经被兵马司暂时扣押了,就先让他在里面待几天再说吧。
老李头火急火燎地赶回府里,发下手下几人并成一排站在跨院门口,像鸭子一样抻着脖子眺望。一问之下,才知道今天的吃食用度竟然没有一家送过来,这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老李头不敢停留,急忙向府内总管报告。而此时李纲正坐着八人蓝呢官轿,走在东长安大街上。
在皇城光华门外下了轿子,绕过五龙桥,李纲来到了六部官署。大部分官员此时都已经在午门内等候上朝,暖阁里只有户部尚书范二坐在火盆旁,披着貂皮大氅,哆哆嗦嗦地烤火。
李纲心里微微叹息,岁月催人老哪,这才几年,老范都老的不成样了。
李纲跟范二又磨叨了几句饷银的事,范二皱着眉头叹气道:
“国库缺银哪……光是两湖大旱,就需要四十多万两银子赈灾,而国库目前存银仅有二十万两,”范二颤巍巍地伸出两根手指,“你让我去哪弄钱呀……”
“活人也不能让尿给憋死啊,可以从商人身上想想办法……”
“商人?!唉,难哪……”
……
李纲扶着范二,穿过午门,跟众官员打着招呼走到了文官队中,奉天殿门口的小黄门清清嗓子,喊了声“百官上朝觐见哪……”。众人屏息凝声,鱼贯而入。
楚帝强忍着呵欠走了出来,坐好,接受众官员朝拜。旁边的小太监喊道:“有事奏闻!”
话音刚落,就有一人闪了出来:“臣都察院左佥都御使展浩有事启奏!”
“臣弹劾五城兵马司!昨日上午,西城兵马司因为一条莫须有的线索,出动二十余人强行抓捕一商人之子,而该商人之子年仅六岁,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