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楚皇商(1 / 2)

加入书签

显德八年三月初一日,寒冷的天气似乎已经慢慢过去。今年的春天虽然来得晚了些,金陵城的桃花却依然如期开放,宣告着赏桃花的季节来到了。

金陵人的忘性是很大的,几日前的那场官司,已经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谈资当中,升官,赚钱,享受……人人都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一场官司下来,宋仁似乎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宋仁算是一举成名,成了金陵城受欢迎的人物,到处都有人把他奉为上宾。

而宋仁明白,这其中除了因为他讼师的名声外,更重要恐怕是三皇子为他做人证而带来的影响,这个重量级的人物使他的背景突然间变得深厚起来。

于是他很自然地利用了人们的这种认识,巧妙地半掩半露地展示着他与三皇子之间的关系。

找他打官司的人多了,宋仁决定买套房子,在金陵长期发展。于是他顺利地成了一名光荣的北漂。北漂,就是漂在楚国北部小百姓的简称,自然,也没有京城户口。

顺天府的判决终于下来了。

杨福真房产仍归杨家所有,殷道炎意图强占民宅,按楚律杖八十,降一级,对杨福真之死虽然无责,但因破坏了杨家一些财物,赔银五十两。

杨福真蓄意伤人罪名成立,但因其人已死,不再追究,着杨家赔偿殷道炎医诊费五十两,案情如山,双方不得再究。

赵轩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书房内看一条密报,不由叹了口气,已经不错了,似乎只能这样了。这种和稀泥的搞法,有着明显的平衡的痕迹,也传递着背后力量的博弈。

而妄图通过一场官司改变官与商力量的对比,无异于痴人说梦,但赵轩还是做了,他想哪怕是一粒种子也是有用的,未来的世界,应该属于商人的。

他将密报放进火盆,火势瞬时旺了许多。那是关于白泽的调查,司徒晨一拿到就给他送了过来。赵轩知道,这是她和赵文安用这种方式提醒自己,于是他看了两人一眼,然后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哎呀——舒服!”

“嘿嘿,轩少,您这青楼也开了,官司也打完了,皇商的事是不是也该出点力了?”赵文安嬉皮笑脸地道。

赵轩在鞠月楼一事上表现出来的惊人天赋,让自小就学着经商的赵文安惊叹不已。彼时,杨梅疮在楚国已有流传,每每让留恋青楼的孤老们心惊胆战,而鞠月楼推出的大夫常驻、月月查体的做法,无疑给人带来了极大的安慰,让孤老们觉得用的放心,耍的开心。

而鞠月楼的其他措施,诸如五年契约后恢复自由之身等,也极大激发了姑娘们的积极性和干劲。

鞠月楼还自造了一种叫做秘戏钱的内部流通货币,姑娘们日常都必须用秘戏钱买卖所需物品,青楼外的人可以拿秘戏钱到鞠月楼按比例换成白花花的银子,这一做法很快引导了金陵风尚,各家青楼都很快推出了自家的秘戏钱。因为大家发现,这是防止姑娘携银逃走的一种有效方式。

而当赵轩说要实行差异化经营,把掬月楼打造成能够为达官贵人提供赴宴、谈生意等社交场合所需要的、具备多合一功能的高素质姑娘的一流青楼时,大大惊爆了赵文安的眼球。

赵轩说这叫市场细分。赵文安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也看到了这个思路背后蕴含的巨大利润。

赵文安是个虚心好学的人,他很快借鉴了这一套措施,然后有选择地实施到自己名下青楼、酒楼、车马行等各项产业。

有鉴于此,赵文安觉得在皇商的问题上,也应该不耻下问。

“老爹,你认为这个世界上最赚钱、最一本万利的买卖是什么?”

赵文安想了想,不确定地道:“走私?”

赵轩摇摇头,对老爹的思想境界很是鄙视:“错,是开官府。只需要在创业初期不怕杀头、投入全部,成功后就可以坐地收钱,一本万利。”

赵文安一惊,暗道不愧是我儿子,追求就是高,于是战战兢兢地问:“儿子,你不会是想造反吧?”

赵轩白了他一眼:“你放心,我还想让您老人家多活几年呢——我说的是皇商的事儿。在兵器打造一项上,每件花费比其他家多还是少?”

赵文安得意地道:“当然少得多!不是你老爹吹牛,放眼楚国上下,也就是南宫家能与咱比。”

“有空间就好……这次让南宫家也参与兵器皇商竞招,然后你找到所有可能成功的商家,告诉他们,赵家这次不参加竞招,但可以给他们提供所需兵器,而且保证比他们依靠自己生产获利多一些,还省去开工、运送等诸多麻烦……”

“这个倒是可行……不过儿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当然是为了中标啊!这样不管最后谁中,实际上都是我们中。”

赵文安挠挠头:“好是好,可儿子,为什么搞得这么麻烦?”

赵轩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道:“一开始我不是说了吗,官府啊大哥!难道这个世界的官府从来都不打白条不欠钱吗?别忘了,你儿子得罪了兵部尚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