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一役而全功(1 / 2)
赵轩的心情很好,所以他对熊安好奇宝宝一般问个不停的诸多问题,都不厌其烦地耐心做了解答。他从曹冲的故事开始,引入了阿基米德原理,介绍了基本的理论框架,然后由此解释了密度的概念。
为了让这个好学的小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和深刻的认识,他还采用了实验教学法。赵轩找了一个装满水的桶,让熊安脱光了后全身上下浸到里面,然后称了下溢出的水与他的体重相当,实践证明,效果十分良好。
御书房前的一场廷杖,并没有让执着的大楚官员有多少收敛,至少在气势上仍旧恢宏不减当初,不少受了廷杖的官员让家中仆人抬到乾清宫门前,每日静坐,坚决反对皇上出兵的旨意。
这些官员丝毫没有因为廷杖而削弱自己的意志,他们在众口一词的赞誉中,继续坚持着自己伟大的目标,为了大楚,为了大楚千万子民的福祉而受廷杖是一种荣耀。
在他们这种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官员加入了静坐请愿的行列。为了大楚,纵然豁出性命,也值了!
兵科都给事中高衍可能是考虑到,静坐官员整日在烈日下曝晒殊为不易,于是他很快就返回了京城,而且带回了一个消息,而这个消息让大部分静坐的官员起身拍拍屁股上的土,很自觉地回了家。
连去加回来,一共十五天,高衍不但成功夺回镇坪,还占据了距镇坪不远蜀国边陲重镇平利。这一辉煌的战绩瞬间亮瞎了主和官员的眼球,运气!肯定是运气!否则就凭一个毫无战阵经验的文官,怎么能取得如此战绩?蜀军也不可能如此废柴,要不然早该亡国了。
最高兴的人莫过于楚帝。对于那些视廷杖为荣耀官员,他实在有些无奈,本以为初次行廷杖之刑会让官员们收敛一些,结果没想到却引来了更大的反弹,弄得打不是,不打也不是,楞受了十几日的聒噪。
这十几日楚帝也是在担忧中度过。他十分明白众官员反战的真实意图,却不能由着他们,因为这楚国毕竟是熊家的。无奈之下派出高衍,楚帝也是兵行险招,冒了极大的风险。若是高衍此行败了,那么文官集团的势力将如日中天,更加难以撼动,幸好,高衍不负圣望。
“高卿,你要何封赏尽管说来,朕不无应允!”
谨身殿里,楚帝心情大好,满面春风地当着满朝文武说道。
“臣之所为乃是尽臣子之义,不敢居功,更不敢求陛下封赏。臣此次前往镇坪,还顺便查清了一件案子……”
众人用复杂的目光看着他,这么几天功夫大哥您还有时间查案子,难道您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吗,你让我们大家怎么活呀。
“哦,什么案子?速奏!”
“镇坪之败一案。臣到镇坪后,见镇坪城高池深,就疑惑若无内应如此城池怎么能轻易攻破?臣与诸官兵夺回镇坪后,俘获了蜀军一名黄姓将领,经过多次讯问,此将才讲述了其中玄机……”
“彼时蜀燕边疆之战处于胶着状态,不久之后却突然停战,而蜀军在楚蜀边关悄悄加派了兵力,臣猜测是蜀燕之间达成了某种协议,以进攻楚边疆获取蜀燕之间停战……而镇坪急切之间难以攻下,恰在此时守备荆子湘主动约见蜀军主将,主动将镇坪拱手相让,如此蜀军主将可立功,荆子湘则可将责任推给赵文安,他自己不但不会被追责,还可能因力战蜀军而升职,于是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荆子湘运回京城的那批箭矢则是由蜀人仿造,秘密运到镇坪兵器库,置换了同等数量的点钢箭,双方交战时镇坪官兵使用的箭矢就变成了这批假货,最终我大楚近千儿郎惨遭屠戮……”
“臣已经将相关人等带回了京城,暂时羁押在神机营,陛下派人一问即知……另外还有一件事让臣十分迷惑……”
谨身殿内静悄悄地,除了高衍的说话声,连一丝呼吸的声音都没有。众人和他们的小伙们都惊坏了,如果高衍说的是事实,那么荆子湘通敌叛国的罪就板上钉钉,抄家灭祖都算上轻的了。
楚帝脸上一阵青一阵白的,原本大好的心情瞬间化为乌有,他咬牙切齿地问:
“还有什么?说!”
“是。经臣询问荆子湘家人和下人得知,兵部尚书府家的大管家王旭,一个多月以前曾秘密找过荆子湘,两人在书房里谈了许久……”
一石惊起千层浪,众人都惊疑不定地望向了李纲。
堂堂兵部尚书,二品大员,位极人臣而荣华富贵尽享,这样还通敌叛国的话,那让楚国上下情何以堪?
“不可能!”李纲愤怒地道,“据老夫所知,王旭从未去过镇坪,也从未与荆子湘有什么来往……”
“陛下!”李纲跪倒在地,声泪俱下:“臣对陛下之心,数十年来如一日,苍天可鉴!若家中下人做出如此人神共愤之事,臣第一个不答应!但倘若是有人怀叵测之心,行诬陷之事,臣也绝不答应!陛下,臣请求参与调查此事,请陛下恩准!”
“清者自清,李卿勿需担心。”楚帝让李纲起身,又道,“着锦衣卫参与调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