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无语(1 / 4)
白玫依然无语。
余组长近距离地盯着白玫的眼睛,最后,摇摇自己的脑袋,一付不可救药状。
“白玫,你说,现在都不上学了,你又不去插队,那,现在谁领导你呢?”突然,余组长想出了一句颇有威慑力的问话。
白玫开口了,她说:“从我生下来,到现在,到将来,都是***共产党领导我。”
“哄”,老头老太全笑了。一个老太太说:“小姑娘的喉咙真好听,可以当广播员的呐。”
白玫朝她笑笑。
余组长翻翻眼睛,吊高了本就尖细的嗓音说:“说得好!说得对!那么,现在,***他老人家要你去上山下乡,你为什么不去呢?”
白玫又不响了。
天,爸爸妈妈上班去了,妹妹上学去了,动员小组也来白玫家上班了。
大家坐定,掏出小红书,齐声诵读之后,静场。
白玫掏出指甲钳低头修指甲。
“白玫同学,你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么,不要不讲话么。”白玫没朝讲话的人看,听声音是一位老大爷。心想,可能他是工宣队老师傅吧。她想说,我的哮喘时常发作,这不是困难吗?但是,转念一想,这和刚才念的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不怕牺牲相比,是理由吗!不说也罢。
“喂,小姑娘,你装聋作哑不解决问题的噢,我跟你讲,你不报名,我们明天还来,后天还来,天天来,一直到你报名为止。年纪轻轻的这么顽固!”余组长的声音里有了明显的怒气。“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
白玫想,得,把我当反动派了。幸亏你说了不算。你念语录,我也念语录,没告诉你,我还能背呢!但是你和我说话我绝不理你了。
白玫本来就倔,这下,她就再也不开口了。她一遍一遍在心中默念:我们不理睬她,人民委员,斯大林。
一伙人看白玫神态自若地坐在那里,不知道她在想什么,真是咬紧牙关不开口,任凭你是神仙也难下手。
动员小组成立以来,白玫并不是他们的头一个工作对象,组员们也可以说是久经沙场了,哭的、闹的、骂的,什么样的都有,还有人振振有词地强调左一个困难,右一个问题,就是没有见过一字不吐的主。
一连五天,工作组天天来,白玫天天陪他们坐,就是不讲一句话。当然,学习红宝书的时候,她的嗓音还是字正腔圆,态度恭敬虔诚。
每天晚上,父母、还有上小学的妹妹都劝她,不讲话不是办法,还是和他们明说身体不好。白玫总是回答一个字,那就是“不”。
第六天,父母上班,妹妹上学以后,白玫正在窗前看书,听到动静,抬头一望,动员小组已来到房子南边那条路上,今天,他们还抬来了锣鼓。白玫心想,邻居张家姆妈今天早上刚下夜班,她昨晚在纺织厂里细纱车间走了多少路啊,现在肯定刚睡着;还有严重神经衷弱的李叔叔,正病休在家呢,虽说不是贴隔壁,锣鼓一敲,哪能不吵着他。
想想他们都是挺好的人,我不能害着他们,还有啦,父母虽说是上着班,他们的心肯定是吊着的,妹妹也是,她上学能安心吗?算了,我去云南,让大家太平。这些念头在她心里转得比我现在打字快多了,也就一闪而过。一瞬间,她就象准备就义的英雄一样,狠狠地下了一个决心。
她飞快地拉开抽屉,拿出户口簿,冲出房门,拉开大门,反身“?”地一声关上大门,冲着已在门前停下,准备敲锣打鼓的一伙人说:“不用云苦了,请回吧,我现在就去报名,迁户口。”说完就快步越过他们身边,朝前而去。
一伙人全都愣住,有一位老太太冲着白玫的背影说:“小姑娘要么五天不开口,要么就那么爽快、干脆!没见过。金口!”
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她的语言十分丰富,而且还在不断地丰富发展中。当然,有的流行语,事过境迁,就连人也不太懂了。譬如“老中青三结合”、“插队”、“三支两军”、“红五类”、“黑七类”、“走资派”等等词语,当时家喻户晓,而现在的年轻人听到这些词儿也许就小蔓遮雾罩了。
如“乡办”,现在听上去会以为是“乡镇办公室”之类的什么机构,而那个年头,“乡办”的名头可响了,在这一方世界,大家都明白那是个什么机构,尤其是家有半大孩子的人家。
“乡办”就是“上山下乡办公室”。
“我报名,去小蔓南。”白玫踏进“乡办”,走到一张桌子前面,面对一个工作人员,就开门见山地说了这六个字。
话音刚落,那人还没答腔呢,门外进来一个人,说:“白玫?真的是你啊。”
白玫回头一看,一喜:“郭医生,你好!你怎么来了?”
“我到隔壁有事,走过门口,看到好象是你。你来……。”
“我来报名。去年,我的同学就都去黑龙江插队落户了,那时,我正生病,而且,我也怕那么冷的地方对我不利,所以没去。今年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