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梅妃 残妆和泪湿红绡(1 / 2)
□梅妃残妆和泪湿红绡
【点击;黎剑阁教授博客
○沧桑客:教授还记得吗?当初是你让我穿越时空,回到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三月初三上巳日的长安曲江边,观春游盛况,听诗人杜甫吟《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在这些丽人中,最夺人眼球的当然是后妃们,我想和你聊聊后妃,有兴趣吗?
○黎剑阁:按唐制,宫中后妃应是一百二十二人,她们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皇后
●四妃(正一品,原为“三夫人”,开元中改“三妃”,得太真后置“贵妃”。)
●九嫔(正二品、夫人)――
昭仪、昭容、昭媛
修仪、修容、修媛
充仪、充容、充媛
●婕妤(正三品、九人)
●美人(正四品、九人)
●才人(正五品、九人)以上三类称“二十七世妇”
●宝林(正六品、二十七人)
●御女(正七品、二十七人)
●采女(正八品、二十七人)以上三类称“八十一御妻”
到唐玄宗已变为一0八人了,后宫宫女大率四万。上巳日这些光鲜亮丽的美人,都会出现在曲江边。尽管如此风光,但所有云集在这里的王公贵族、百官朝臣以及庶民百姓,谁的心中都明白,今天真正出尽风头的只有两人,杨贵妃与虢国夫人。
嫔妃们总是命运难测,祸福无常。或争夺失宠,或色衰爱驰。或贬谪冷宫,获罪赐死。或改朝换代,流落失踪。“白头宫女在,但坐话玄宗。”虽有无言的酸楚,还算能苟活人间。这是历史上一个特殊命运的女性群体,又是一个历久不衰的诱人话题。
○沧桑客:没有想到的是,在这天万人空巷的长安,盛况空前的曲江边,竟然少了一个应到的人,这就是梅妃江采蘋。一冷一热形成何等强烈的对比!我们不妨从繁华曲江抽身,来到东宫瞧瞧。
【点击: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上巳日,东宫,梅妃江采蘋。
○沧桑客:应该称呼你梅妃还是江妃?
○梅妃:其实都一样。我本姓江,蒲田人氏。我九岁时读《诗经?召南》读到《采蘋》一章: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维錡及釜。
于以奠之?宗氏牖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我以这位奉祭知礼的贵妇为榜样,长大要做一个知书识礼的淑女。我出生在一个医师世家,家父名仲逊,听了我读《召南?周南》之后的感言十分惊讶,便替我改名江采蘋。
在明皇玄宗开元年间,高力士高公公来闵粤选妃。那年我刚满十五岁,正当我盘发及笄之年被选入宫。
我生兴喜欢淡妆雅服,在浓妆艳抹的嫔妃中间,一下子被明皇看中。我也生性喜欢梅花,特别在我的居所栏边,栽种了几株梅,到冬日百花凋零,明皇也喜欢前来赏梅,深夜流连忘返。
我还喜欢吟诗作赋,入宫之后写了七赋。分别是《萧兰赋》、《梨园赋》、《梅花赋》、《风笛赋》、《玻杯赋》、《剪刀赋》、《绮窗赋》。其中以詠梅、箫笛和梨园之篇最佳。这与我的性格有关,也深受明皇赏识。
因此,我一下子从后宫佳丽中脱颖而出,深得明皇宠幸。我甚至还可以在明皇面前使点小性子,耍点小脾气,皇上也不会怪罪与我。
一次皇上与诸王宴饮,席间命我分送橙子给各位王爷醒酒。我手捧玉盘,将橙子送到泽王面前。泽王李义珣是玄宗的堂兄弟。我端着橙子来到他面前,他醉眼朦胧地盯了我一眼,还暗中踩了我一脚。
我身为皇妃,实在咽不下这口气,默默地转身退去。明皇先后派了几个小黄门前来叫我,我说鞋上的宝珠脱落了,缝好便去,但我就是不出去。最后竟然惊动了御驾,好图皇上亲自出马来请,我赶忙跪地迎驾,但依然回禀说:
“臣妾胸腹疼痛难当,实在不能侍宴。”
皇上也依然原谅了我。
当然,我也并非放肆到不知天高地厚,为所欲为。我毕竟幼年受过诗书礼乐的家教,经常默诵《诗经?召南》之《采蘋》,仰后妃之德,深明自己的身份,今日之荣华富贵随时都可能失去。
比如,一次与明皇“斗茶”,这是一种比赛烹茶技艺的游戏。我毕竟年轻气盛,不懂得应当输给乎皇上,决不能在皇帝面前逞能,那样只会惹来杀身之祸。难怪臣子和帝王下棋总是输,我却没有吃透这个道理。
毕竟我仗恃手脚伶俐,一时间我把皇上斗赢了,还自以为得意。事后回想起来,还真出了一身冷汗。
幸好明皇宠我,并没有放在心上,反而当着诸王爷的面,十分高兴地大声夸奖我说:“真是个梅精呵!不但白玉笛吹得好,跳起舞来翩若惊鸿,让满座生辉,今天斗茶又让她赢了朕,哈哈哈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