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奶枣(3 / 4)

加入书签

殷陶注意敦多布多尔济的同时,敦多布多尔济也在观察他。

他平常从父亲和叔父那里听到的皇子都是太子、直郡王、三贝勒、四贝勒和八贝勒,但妻子说的最多的是十二阿哥,房里摆着的胭脂、娃娃和几件精致的木雕小摆件都是十二阿哥送的。

恪靖公主也说过,十二弟买的礼物她最是喜欢。

敦多布多尔济发现,十二阿哥看着虽然好像低调不起眼,但实则不是这样。

他大多数时候坐在那里安静聆听旁人讲话,虽然话少,但每句话都说得人心里很舒服,再加上一身出众而光明磊落的气质,很难让人不注意到他。

十二阿哥唯一的缺点就是不会喝酒了,日后还是要练练,男孩子在外不会喝酒可怎么是好呢?敦多布多尔济决定回去就跟公主说说,叫她教导一下弟弟才是。

来到喀尔喀的第三天,康熙便收到京中太子的加急奏报,深秋后天渐渐凉了,太后病得有些厉害,已经卧床几日了。

康熙作为一个一向重视孝道的皇帝,听闻嫡母病重,自然是要有所表示。

出门一趟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少,科尔沁等几个部族还没过去,此时回去有些不大现实,康熙便点了五爷和殷陶回去替自己尽孝。

五爷除了要回来给太后侍疾,还有一份差事在身上。

两人回到京城后,五爷先去理藩院,殷陶便先去了太后那里。

太后和苏姑姑年纪大了,秋冬病上一病也是常有的事。

太后比太子折子上写的病情好了不少,可见太医们医治的确给力。

殷陶进到太后寝殿之时,看到太后倚着靠枕歪在床上,旁边有个面容姣好的年轻宫女正在捧着经文给太后轻轻读着。

殷陶请安过后便被太后叫着坐了下来。他陪太后听了一会儿经书,越发觉得里面内容熟悉,便对太后问道:“皇祖母这经书是从何得来?听着倒是极好。”

太后道:“这是太子送来的,说这经书还是你之前去江南带回来的,他为了给我祈福特意抄了几卷,我听着很是不错。”

宫女读得时间不短了,太后示意她可以停下去外头歇歇。

殷陶便将那经书拿了过来,低头一看,果然是太子的字。

不得不说太子也挺孝顺的,这么忙还能亲自给太后抄写经书。

太后似乎心情不错,对殷陶笑道:“太子还说呢,这是真的借花献佛了,说起来,他这孩子倒是一向嘴甜得很。”

殷陶也笑着应了。

这宫里能称太子为孩子的也就只有康熙和太后了。

许是惦记太后的缘故,康熙比之前定的时间还早了半个月回銮。

太后病重卧床,行动不便,窝在房里读了不少经书之后感触良多,想起这两年在京里待着着实有些闷了,便突然就想去“佛门圣地”五台山一趟。

殷陶表示理解,毕竟从前看连续剧时候,基本上那太后太妃的都是要去五台山待上一段时间的。

可能每一个太后都有一个五台山的梦想吧。

太后要去五台山,康熙便想要挑个皇子陪着过去,也好照看老人家起居。

老五和十二这两个孩子都是愿意跟着太后出门的,但是康熙考虑到老五年纪大了,就算为着府上福晋和孩子们也该领差事了,这时候把老五摘出去,叫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看着,难免觉着有些发配的意思,似乎不大合适。

倒是十二,尚未成亲也没什么事,书读得也差不多了,不如就叫他替自己尽一尽孝罢。

不知道皇上和太子之间发生了什么,自从康熙回京之后,殷陶敏感地感觉到康师傅和太子之间不太对头。

一时之间,整个阿哥所都有些沉寂下来。

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这是皇上和太子的事,大家既不敢说又不敢问,只得更加谨慎行事。

临行之前,殷陶照例去毓庆宫和太子辞行。

太子依然是那般眉心不展的样子,但似乎比从前更是严重了几分。

殷陶已经劝过太子,太子执意不听,殷陶也知太子主意已定,自己说多了只会徒惹殿下厌烦,便只作了简单的辞行。

太子“嗯”了一声:“十二弟一路当心,若是得空,劳烦替孤寻几卷经书回来。”

殷陶应了下来,从毓庆宫回到自己处所后,才发现四哥已经在等着他了。

四爷也听说了殷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