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岳 震(2 / 3)

加入书签

备。

一声凄厉的马鸣终于打破了山谷之中的沉寂,随后便是此起彼伏的厮杀,叫喊声。

“邵世雄竟是这般无能,连暗哨都未布置,让贼人摸到眼前,杀了马匹!”张宗益怒骂道,

“不对啊,我亲眼看到暗哨都散布到山中,防卫布置也算周到紧密。”赵过虽然不喜邵世雄,但还是据实说道。

岳震眯着眼,环顾周围说道,“应是付出数倍兵力将散布的暗哨强行掩杀了,不过对于此时来说,事也未至败坏。而且此举看来赖文政是想活捉魏王殿下。”

岳震说完便命所有皇城司的察子,将神臂弓上箭拉满弓弦,当众人从驴车下抽出神臂弓,而后还有一柄柄朴刀,赵过此时注意力也看到了驴车上拉的坛坛罐罐,当即脑海中冒出惊天的计划。

“张伯,这些坛子中可都是白砂糖?”赵过饶有兴致的问道,

“大部分都是红糖浆,有小半坛白砂糖乃是海外游商所赠,”一旁张伯回应道。

赵过也想起来了,黄泥脱色法制糖乃是明朝才有的,此时糖都是固体或者液体,白砂糖只有从东南亚的三佛齐或者中东的大食等国藩商带来的。

“无妨,无论白砂糖或是糖浆都可,我在古庵中发现道士炼丹的炉鼎,里面尚存有不少的硝石,硫磺!”赵过兴奋的说道。

“不过是方士求仙问道之物,这等虚无缥缈之事于今何益啊。”张宗益叹气说道,

“不然,我有一计,可破贼军!”赵过神色惊异的说道。

他这么一说,也将岳震的注意力吸引来,“速说来,此等关头无须犹疑,但说无妨!”

“岳提举,我在一本古书中读到一种威力无比的武器,需要硝石,硫磺,白砂糖,木炭,若是按照一定配比便可制成,当能解如今危局。”赵过虽然在后世没有真正做过炸药,但是这这些配比应是错不了的。

“岳提举,我以项上人头担保,必能击破此贼!还请速烧制一些木炭,不需多,但事不宜迟!”赵过此时也豁出去了,本来并无心于此,一来硝石,硫磺便是极难寻找,如今也算无心插柳。

而宋代道教发展极为鼎盛,道士的任务便是求仙炼丹,被女真人抓去五国城那位徽宗皇帝赵佶,便是号称道君皇帝,几乎每任宋代皇帝对信奉道教,很多官员退休致仕都是担任宫观使。

岳震见赵过说得这般,也便点了点头,“无须烧制,此时烧制也来不及了,驴车上便有上好的银古碳,因近入冬,乃是奉给宫中所用,便寻了近百斤。”

“岳提举,那便速去古庵!”赵过便欲催动马鞭,

“且慢,庵外此时不知何等状况,吾等护你冲杀进去!”岳震本是打算奋力搏杀,觅得生机,如今见赵过信誓旦旦的打包票,也不再迟疑,当即号令部下掩护赵过。

三里路,他们已经可以清楚听到喊杀声和受伤后的哭骂声,所有人都已作出搏杀之态,

奔了一里路转过一个弯口,约有一里路就已经看到禁军与贼人搏杀了,所幸这些禁军都是邵世雄的亲卫,虽然单独拎出来没有岳震这般强悍,但是多年战场上的厮杀,除了缺少马匹,其他装备应有尽有,

只见赖文政的叛军已经占据对向山头,留出谷地道路,聚集着百人意欲组织阵型,攻上山头,而山坡上的大部,举着“替天行道”与“赖”字军旗,声势极大,约为近两千人的规模,

半山处的古庵地势略陡,通往庵门古道,只容得百十人前后聚集,眼看着禁军倚靠密集的神臂弓击退了一波攻击后,赖文政这边下一波的近百人的冲锋又来了。

岳震等人心中一紧,他们隐藏在弯口背坡,赖文政注意力全在半山古庵,观察后形势后,低声说道,“贼军未料到会有援军,看这次冲杀,官军尚未力竭,若是贼军气势稍沮,吾等便一拥而上,贼人必难反应,吾骑马当先,尔等速发神臂弓,斜刺贼军背心,便能一举入庵。”

众人也不做任何迟疑,除了赵过见到这般血肉横飞厮杀的场景已经头皮发麻,若不是骑在马背,早已腿软,必然站不住道,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随着皇城司往上冲刺,

只见叛军的百人冲锋已然杀至距离庵门百步之地,几乎布满了庵墙上的禁军探出身子,抬出神臂弓,此起彼伏的弓箭破空之声响起,随后便是哭爹喊娘的叫骂声,

如同割麦子般,冲锋在前贼军齐刷刷应声倒下,运气好的一箭击中要害,当场倒毙,那些叫骂声多数是后面被射中四肢的,一时丧失战力倒伏在路边,被后面的贼军踩踏。

“趁贼军已然颓势,谷地未有聚集,儿郎们,冲!”岳震大喊下令道。

十来人身穿寻常百姓服饰的汉子,由一名骑马魁梧大汉率领下,从侧面斜杀而来,只见那名大汉数息之间,骑着马已然冲杀到古道上,

那些进攻受阻的贼军全然未料到,仓皇之间无人敢迎战,那名大汉挥舞着阔刀,侧身骑马,手起刀落间,当先便将挡在身前贼军砍翻,

不待这些贼军反应过来,随后赶到的皇城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