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三策治国(2 / 3)
祸首既然已被临安府所擒拿,为何就此审理,以还在下清白?”
赵过被那张伯反咬一口,若不是总正寺恩平郡王一力相保,此时应在临安府的监牢中。
“改之,你已然清白,无须忧虑,那人在狱中已然畏罪自杀了,而且死前留下切结书,自认所有罪过,将所有罪过都揽下来了。”
叶衡淡淡的说道,仿佛早已预料到。
“啊!”赵过听到这个消息甚为惊讶,而思索片刻后,
应该不是被灭口,这是临安府,多少双眼睛盯着,皇城司那位张伯当是精明之人,既然知道有永嘉郡主作为人证,之前所有的诬蔑便都难自圆其说,而且还有张宗益这个活口在,所以便将所有事情前后种种都揽在自己身上。
赵过虽然已在某种程度上洗脱了罪名,但是断了张伯这条线,再难寻出真凶。
“叶相公,此时当务之急便是搜救魏王殿下,不知岳提举因此事受何处置,以及随岳提举回城的那些相关人员此时在何处?”
赵过此时思路渐渐清晰,问道。
“据临安府的奏报,尚好有随行户部侍郎的女公子杨瑛在,及时救治了伤者,而相关随行人员,想是改之问的应是那名都头,他已无恙,录下证词后,便许其自便,那名伤势过重神识不清的张家小儿,尚在太医局救治,性命应是无忧。而岳提举如何处置,应是官家所定,政事堂并无言语,此事牵涉皇储,都省,御史台都无言语,只有枢密院要求即刻发兵,追讨叛军。”
赵过庆幸的说道,“既如此,那便好。”
得知张敌万,张宗益两人安全无恙,赵过也长舒了一口气。
此时赵过已然起身,指了指厅中挂着的一幅字画,说道,“此事前后官家已然知晓,包括你刚才与老夫所说的,所有处置还需待些时日,自有分晓,莫要急躁,且先看看这幅徽宗时王希孟所画的千里江山图,”
赵过看到叶衡所说的那副画,粗一看便知晓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曾经前世在故宫博物馆便看过相关介绍,
“此画的一点一笔,无一处败笔,河山交集,渔船客舟,桥梁水轮,运之以细毫,而且农夫劳作生息,栩栩如生,烟波浩瀚的江水,层峦叠嶂的群峰,当是一幅绝妙的江南山水图,而那山野村市、水榭楼台、农家草舍,当是一副传世佳作!”
“改之,说得极妙!”叶衡连连点头说道。
“叶相公,谬赞了,”赵过看到座椅上那位宰相抚须微笑道,
“改之,若是如你之前那般居安思危的说法,此时看到这幅徽宗时期的千里江山图,可还有更进一步收复河山的对策吗?”
叶衡依旧脸上的笑意已然闪烁不见,换了一幅古井无波的表情,盯着已经颇有些自得的赵过。
“在下便斗胆相说,若是思虑不周,还请叶相公海涵。”赵过终究还是少年心性,见叶衡脸色微松,便心猿意动,若是获得当朝右相青睐,难免忍不住,将自己穿越而来所想的说出。
“在下有三策,上策阻碍最大也是最艰难,但却可一劳永逸,分为且应富国强兵,整备江防诸军,后以川陕为主力,荆湖,江淮路为偏师,以作策应,收复陕西,河东后,三军会师东京,对内当淘汰冗员,鼓励工商业发展,扶助贫农,开发荒地,减少徭役,税制也当改革,当以摊丁入亩来推进,.....”赵过见帝国的执政者之一,亲自向自己问策,当即便拿出自己穿越者琢磨多时的腹稿。
“那中策又是如何呢呢?”叶衡闪过一丝惊异,但还是按下心思,继续问道。
“这中策阻碍略低,但却是治标不治本,便是固守江淮,荆湖路,甚至为了麻痹金人,可以多派使者,扩大榷场贸易,而川陕则多修堡寨,稳步蚕食推进边境防备,对内则稳定国内交子的信誉度,以等数量的金银,丝绸作为质押,最多发行两倍的对应的交子,而民间多备仓储粮,甚至可以高价以丝绸,茶叶收购金国的粮食,大开边境关口,接应江北之地的汉民。”
叶衡依旧不做声,但脸上的神情变幻数次,既有惊异,又有欣赏,更有担忧,只是用眼神催促赵过继续说道,
“下策则阻碍甚低,虽可充实军备,缓和民生,但无异于饮鸩止渴,便是组建官办商会,比如已有的监酒业,盐业,甚至常规军备武器都可放开至民间,朝廷出之以货币,择优相买,也能相应减少冗员与物料浪费,而良品率应会极大提高,甚至可以以这宗正寺名义,创办大宋皇家商会,以皇家之力,可以在丝绸,米粮,等领域,若是哪个行业出现物价畸高,或是灾年,这些官办商会,皇家商会便可平价抑制物价,维护民生,目的便是以国家的名义,来稳定民生。”
赵过其实说这些,也是有私心的,毕竟作为一名穿越客,而且还是历史系的大学生,若是不能搅动些事情,心中多少都会意难平。
而锁厅试尚未实行,但若想获得高位,还需朝中有人才行,若有当朝宰相作为恩主,将会事半功倍。
叶衡听到此时,终于眼神舒缓,说道,“老夫听明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