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三策治国(1 / 3)
正当赵过惴惴不安的时候,这位宰相面色淡然,指了指旁边的桌子,示意赵过落座,随即自己起身走到八仙桌前,
“改之,还未用晚膳吧,今日借这宗正寺的地方,老夫做东,请坐。”
赵过唯唯诺诺的称是后,这湖光山色屏风后,随后进来宗正寺的小厮已陆续将八仙桌上摆上了冷碟和果脯,还有两人面前闪烁着银光的酒盏,碗筷等物,无不彰显着华贵之态。
这些餐具器皿看起来更外精致,看起来也非是寻常酒楼人家所用的,赵过被这些华贵的器皿吸引得有些失神,
二人相继落座后,很快小厮将一盘盘用银盘盛放,小厮端菜的动作利落无声,很快就摆满了各种精致热菜,煎炸煮烹蒸,各色菜肴放眼望去,一应俱全,
而小厮见二人没有更多吩咐,又悄然退下。
时间已近来到傍晚时分,窗外稀稀疏疏的微风吹拂着树枝的声音,僻静幽深的侧厅内,袅袅轻烟透着木质沉香味道,香味淡淡而清醇,从青铜雕花的香炉中屡屡升起,
赵过坐着颇为拘束,随后叶衡随和的微笑道,“改之,你可知老夫为何召见你?”
“叶相公,学生多少猜测到,应是魏王殿下所托叶相公,但为何是宗正寺的恩平郡王出面相救,在下便不知。”
魏王曾经在农庄内,多次与赵过说过与朝中叶衡相公互通书信,想是出事当晚,叶衡得知农庄魏王出事,才有此动作。
“看来你确是魏王殿下心腹,改之,你可知朝堂之中自有体统,虽老夫身为右相,但是涉及调遣兵将,却是一兵一卒都无法直接调遣。”
宋朝自太祖赵匡胤,严格分化了相权,既分左右相,不仅在政事堂设置了参知政事作为副相,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又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大权,包括设置三衙,分化枢密使的掌兵之权,整体上呈现“二府三司制”的中央政制,这一切目的是为了维护皇帝中央统治权。
“原是如此,请恕小子冒昧,敢问叶相公,此事又与宗正寺恩平郡王何关,在下果真是宗室子弟?”
赵过见叶衡已经举起一盏酒,当即便提满一杯相敬,
而叶衡却是摆了摆手,点了点头,示意赵过自便,无须拘谨。
“此事不急,此事说来也是你自己的造化,且先坐下吃点,一夜也是辛苦了,不必拘谨,今日只是私宴,而老夫只是好这“蓝桥风月”,待酒足饭饱后,好好与老夫说道,”
这时叶衡如同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辈。
赵过腹中其实早已空荡荡,只是碍于场面,听到此话后,他也不再拘束,当即大快朵颐的,胡吃海喝。
而叶衡却也不似那些迂腐的夫子,丝毫不在意赵过这饭桌上的失态,倒是自顾自的品着“蓝桥风月”,已然喝完了一壶酒,
而这“蓝桥风月”乃是赵构的皇后,也就是吴太后的娘家所酿,因酒里融入了梅花香味,酒未近唇梅香来,特别风雅,备受朝野推崇。
但宋代并没有现代的高酒精度的白酒,基本上都是黄酒或是米酒,度数不会超过二十度,
所以水浒传中的三碗不过岗,其实所饮的就是黄酒,当然喝多了也会醉的。
而赵过三两口的胡吃海咽,就着一杯杯“蓝桥风月”,不知觉的也与喝完面前一壶酒。
“改之,可还合胃口?”
叶衡也是一脸随和的看着赵过,
赵过早先听永嘉郡主说过,这位右相叶衡于绍兴十八年(1148年),便考取了进士,而被朝廷授任宁德县主簿,代理县尉,后因捕获盐寇有功,而升为於潜县县令,乃是从基层做起的实干型的官员,自然是见识了底层三教九流,
“叶相公,小子腹中早已饥肠辘辘,也算糟践了这一桌山珍海味,如今已是撑肠拄腹。”
赵过吃饱后,此时也觉得自己吃相太难看,强忍着打嗝的,尽量维持着最后一丝体面。
“哈哈,无妨,既然已酒足饭饱,我这桌酒菜便算没有糟践。那便说说那夜的前后经过,你且要知道,此事事关重大,无须替任何人掩饰,如实相说,改之,大可放心,老夫定保你无虞。”
叶衡抚须笑道。
赵过抹干嘴巴,当即正色相对,仔细将那日夜间的前后,所有经过细节一一说来,并且把自己所看到都一五一十相说,当然与永嘉郡主那段被轻描淡写的跳过,
“叶相公,在下所说句句属实,可以确认罪魁祸首便是皇城司的张伯,其私自放出叛军,且杀害禁军,至于其所说此事与皇太子相关,在下无法做出辨别,只是如实相说,”
赵过一口气说完后,发现叶衡面色依然,并未震惊,很明显是早已知晓了相关情况。
“老夫已然知晓了,下午政事堂的接获临安府的奏报,基本与你所说的此相差不大,老夫要告知你,此事切忌,不可再与他人相说,便是恩平郡王也不可,否则便会掀起滔天祸事,此事尚需从长计议,万不可冲动!”
“是,叶相公,可是那贼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