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打脸(1 / 3)

加入书签

见到李二只是轻描淡写的责备了一下杨帆,在场的人惊心不已。虽然知道杨帆很受李二陛下恩宠,却也没想到皇帝会如此维护。杨帆的那番话可不仅是把许敬宗骂了进去,那可是连带把秦府十八学仕这些人贬低的一文不值。甚至间接的说李二陛下的眼光差,才把许敬宗这种人当成名士。李二刚刚的喝斥,看似是在责备杨帆,实则是在保护杨帆这小子啊!毕竟,杨帆若把当初的秦府十八学仕全得罪,那更不好收场。当然,最尴尬的莫过于许敬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不知如何是好。皇帝都已经发话两人的争斗到此为止,许敬宗又怎敢再与杨帆纠缠不休,于是只能干吃哑巴亏,脸色难看得像吃了一只苍蝇。在场的公主、驸马在一边坐岸观花,心里暗暗心惊。杨帆这小子真是属疯狗的,若是惹了他,真是见谁咬谁,非得把对方的面皮撕下来才甘心。看来,以后若非必要,还是不要轻易招惹此人为妙。而江南的一众学子对杨帆的行为却暗暗鄙视不已。在他们看来,杨帆简直是太憨太楞了。如此怼天怼地的行为简直是自取灭亡,根本不足为惧。难怪杨帆即使声名远扬,却是以棒槌著称。只见杨帆平淡的冲着李二陛下躬身施礼,‘诚恳’认错后再次转身紧紧的盯着黄贲问道:“敢问阁下今年年岁几何?几岁开始识字?”黄贲有些意外,杨帆这是什么套路。难道是受到了皇帝的责备,所以故意套近乎想和解?一直以翩翩君子严格要求自己的黄贲很是不喜欢杨帆的质问口气。不过,此时皇帝在场,黄贲只得冷哼了一声,说道:“某今年二十有五,某三岁启蒙,五岁便能识文断字,十二岁阅遍四书五经,在江南有作词小郎君的称号……”见黄贲一脸自傲,滔滔不绝,杨帆憋了憋嘴,这家伙是跟自己显摆么?不过,杨帆却不以为意,只是有些惋惜的感叹道:“唉,看在你学业不易,努力多年才得到这么一个名声。”“若因为冤枉我却毁在旦夕之间,某心有不忍,若是你此刻承认错误,我可以既往不咎,从今往后,你构陷我一事绝不再提半分,如何?”听到杨帆这么说,在场的人有些意外。杨帆这家伙可是得理不饶人的主,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好说话了?只有李二陛下彻底放下心来。他可是很清楚杨帆一贯以来的行事风格。这小子看似憨楞,实则深谙虚实之道,把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玩了个通透。若是他没底气,必然会便显出强势的攻击态势,令对手惊惧心虚,这样便可被他抓住可乘之机,反败为胜。反之,若杨帆表现得越大度、越闪烁其辞,则表明他有必胜把握。….李二陛下暗自奇怪,杨帆这小子年龄不大,怎么可能如此奸诈狡猾?他是从哪里学来的,真是奇哉怪哉!听了杨帆的话,黄贲心里顿时一喜。在他看来,杨帆这是心虚了!毕竟,杨帆此举有悖常理。若是杨帆真的能拿出来证据,怎么可能放自己一马?在这个推崇品德至上的时代,名声就代表着门面。有个好名声,走遍天下都能得到礼遇,若是名称臭了,简直寸步难行!抄袭,几乎可以说是对文人最大的污辱,比杀人放火都要更严重。若杨帆真有证据证明《明月几时有》是他所作,岂会如此轻易的放过一个指控他抄袭的人?若他身在杨帆的位置,那是绝对不会轻易罢休的!越想越觉得有理,黄贲更加肯定。杨帆如此做作,故意显示他的大度,真正的原因必定是杨帆根本对此事毫无办法,更没有什么证据。想到这里,黄贲冷哼一声,肃然说道:“杨帆,你这是讲笑话么,这首词本来就是你抄袭我的,我为什么要向你道歉?”“虽然我乃是一介草民,但既然敢说你抄袭,就不会畏惧你的强权。”“公理自在人心,虽然我也没有绝对的证据证明《明月几时有》是出自我的手,但你想要据为己有,那你就拿出证据来。”“若只是空口白牙,那真相只有一个,这首词就是我作的,朗朗乾坤,我为求真相何惧名声扫地,杨帆你不要想威胁我,也无需多言。”“若是你真有证据证明《明月几时》是你所作,请拿出证据来,某可以承担任何后果,否则,该道歉的是你!”杨帆心里咒骂,这小子果真狡猾,应变能力并不差,难怪敢冤枉自己抄袭。先前还口口声声说《明月几时有》是他的作品,如今却悄悄的偷换了概念。现在只是说《明月几时有》不是他杨帆的作品。意思很明显,他黄贲无法证明《明月几时有》是出自他手,但你杨帆也无法证明。既然如此,起码是我先告你抄袭,起码在气势上胜了一筹。按照黄贲的逻辑,《明月几时有》是不是他所作无所谓。只要杨帆不能证明《明月几时有》是他作的,那就算是大功告成。就可以让大家潜移默化认为杨帆是抄袭的。在他看来,杨帆根本无法证明《明月几时有》是他所作!因为这是一个伪命题。毕竟诗词歌赋这玩意不是活物,它不能够说话。你喊它,它也不能答应。因此,只有谁先发表,谁声讨,谁就占了先机。更何况,他黄贲《明月几时有》的草稿是有人‘见证’的。再说,按照一般人的逻辑,没有相应的生活阅历,不可能写出《明月几时有》那种意境的词。….而杨帆的年纪就是致命的弱点,这也是黄贲的杀手锏。即便是心里偏向杨帆的李二陛下,刚刚都产生了一点怀疑,更遑论是其他人了!高阳公主几女有些紧张的看着杨帆,深怕杨帆今天会栽跟斗。不过,对于黄贲的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