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诏狱扫盲班(3 / 3)

加入书签

”这个问题问的朱高煦也跟着深思起来。军中的文化水平,朱高煦是有切身体会的。基本全是丈育。识字这件事,对中国古代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基本上是无缘的。会说汉字不会写汉字,再正常不过了。保守估计,大明此时的文盲率,至少是高于95%的。原因也很简单。中国古代绝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是不需要识字的。为啥?古代中国普通老百姓,基本都是农民,而农民不需要像现代那样学会使用化肥、农药,操纵新式农业机器。他们只要会用锄头,会用镰刀,基本就没啥问题了。这不是有手就行?对于农民来说,他们一生都不会离开乡村,有的一生没有去过县城,只去过附近一二十里的乡镇。那么,认识字又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在古代学会识字,也不是很容易的。正常来说,文字是比较难学的,儿童至少要学习三到四年时间才能达到看书、写信的地步。当年没有公学,都是私塾,上学费用虽不高,也不算非常便宜,这对于孩子通常很多的农民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太能承担得起的负担。靖难之役时期扩编的军队,绝大部分都是普遍出身的农家子,也就意味着,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大字不识一个了。而且年龄也大了,最小也得十五六岁,大的二三十岁,性格又普遍暴躁,怎么教?面对两人的质疑,姜星火问道。“我问你,不识字的人,会不会说话?”朱高煦忍不住失笑:“自然是会说话的不会说话,岂不是成了哑巴?”“但凡会说话的,我就能三个月教明白他写五百个常用字。”“姜先生莫要说笑!”夏原吉知道皇帝在旁边听,连忙开始提醒。要是皇帝当真了可就不好办了。姜星火反而道:“谁说笑了?”“不会写五百个字,不会写日常信件,甚至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人,你不觉得就不该这样让他过一辈子吗?更何况,这不是一个人,而是数以千万计的人。”“一辈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又怎么能让他直起腰杆子活呢?”“那姜先生凭什么保证能教会给他?”朱高煦愕然道:“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吧?”“我说的不止术数和文字,还有很多东西,统统都可以教。”姜星火淡定地说道:“至于不会写字.呵,我们不妨打个赌?”“赌什么?”朱高煦道。“去民监给我找几个不识字、不会算数的犯人,不要穷凶极恶之徒,就那种犯了小错的。”姜星火说这话,便是因为燕军攻入南京大肆株连,为整顿风气更是轻罪重判,而南京城内由于建文时期的废弛,监狱大多倾颓塞不下人,很多其他类型犯人也被临时关到了诏狱里。“告诉他们来我这每天学一个时辰,达到学习要求,多一个馍馍吃,达不到也没惩罚。”姜星火看着朱高煦说道:“我相信你能办到。”“我的刑期还剩不到三个月两个多月后,也就是我出狱前,你们再来看看,这些人会不会算加减乘除,会不会识五百个常用字。”(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