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9章 、百发百中(2 / 3)
”
见吕大禹如此精准的枪法,吴世林脸上露出了一丝讪笑,酸溜溜地说道。
公孙翰林鄙夷地望了不服气的吴世林一眼。而一向沉默寡言的万胜秋看向吕大禹的目光中则多了一份敬佩。
“更换靶位。下一轮,两百米靶位。”吕大禹头也不回地说道。
他把盒子炮扔还给吴世林,随手拎起一只德国造毛瑟步枪,平抬枪口,巨大的臂力牢牢地控制住它。
“砰!”
微微一瞄准后,一枪击发。7.9mm的毛瑟步枪弹一秒钟不到就将两百米外山腰处的一个靶子打中。
老规矩,正中靶心。
“吕队长步枪射击也这么准啊!”
面对于这个满身书卷气却身手不凡的吕大禹,吴世林第一次感到了惊愕。
“再来一次,四百米靶位。”吕大禹冷冰冰说道。
这个四百米外地靶子和其他靶子有些不同。它做成是一个人形,如果走近了看,这居然是一个留着仁丹胡、身材比普通中国人矮小一些的假人。
“嘭”的一声枪响后,假人的额头正中心有了一个杏子大的窟窿。
1913年的冬天有点冷,但在石泉村,却处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就仿佛是催人奋进的春天一般。
经过吕大禹近两年的精心谋划和辛苦努力,现在石泉村大大小小的厂矿已经达到了近十家。
如果说那当初那简易磷肥厂和启明服装厂是石泉村工业发展的一个雏形,那么现在的小型水泥厂、机械砖瓦厂、化工厂、农机厂、机械厂、水电厂已经让石泉村乃至附近六个村子的三四千村民真正看到了近代化工业的大致概貌。
这些工厂的设备,绝大多数都是吕大禹用那两张先进的机枪和防毒面具图纸,向德国佬师德曼和犹太商人奥本多夫换来的。
当然,很多在地球星二号不易采购的设备设施,只得靠吕大禹运用那神奇的阿里巴巴机从地球星上传输过来。反正,这些普通工业的基础设备,只要有钱,在地球星上是轻而易举买得到的。
最简单的技术由吕大禹从地球星上的科技图书馆得到,稍微复杂点的则由阿里巴巴机来提供。这些对吕大禹来说根本不费事。
一直最困扰吕大禹的,是大量熟练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在他多方运作下,现在人才问题也基本得到了满足。
任元章,这吕大禹第一个外派进修的工人,在省城蓉锦美国人开办的技工学校机械加工专业整整学习了一年后,终于学成归来。
更让吕大禹兴奋不已的是,任元章还带回了十多个技工学校毕业的学员,其他书友正在看:。这些技校学员自然就成了石泉村首批近代工业的生力军。
让吕大禹更为兴奋的是,在这批机械加工专业人才中,还有一位名叫奥斯汀的荷兰人。
这位长得十分嬉皮的荷兰人,本是技工学校的一位专职教师。后来在任元章的忽悠下,自告奋勇成为了石泉村工业发展的第一位“国际纵队”成员。
石泉村的“国际纵队”当然不止这奥斯汀一人。
犹太商人奥本多夫在为陆续吕大禹提供大量的机械设备时,同样信守诺言,让他侄儿诺里斯带来了第一批十二名熟练的技术工人。
这些熟练工人中,就有四名西洋人。他们都是诺里斯花了很大功夫,在唐龙国工业较为发达的东南部沿海地区挖来的。
为了今后更好地与吕大禹合作,取得那极为诱人的香皂、香水、洗发露的代理权,诺里斯为吕大禹干起这种“星探”一样的挖角事情来,尤其卖力。
诺里斯私下里答应的、用于化工研究与生产的基本设备原料以及三位专业人员也很快到位。石泉村初级化工厂得以最快速度建设了起来。
恋恋不舍离开石泉村二十天后,吕大禹朝思暮想的曲亚兰也满载而归。她竟然从蓉锦带回来了一个二十五名青年学生组成的庞大“志愿团”。
这些青年学生全是毕业于蓉锦各中专学校甚至高校的毕业生,大多都是心怀祖国、志存高远的爱国青年。
但是唐龙国如今的混乱局势下,这些爱国学生们空有报国之志,却根本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反而还处处受到当政军阀的排挤和外国势力的欺压。
曲亚兰原来在蓉锦的学生中本来就是比较活跃的积极分子。现在,她现身说法,振臂一呼,这二十五名学识不凡的有志青年就毅然来到了石泉村。
在吕大禹的统筹安排下,这批爱国青年各尽所能,迅速加入了石泉村的建设大军中。
他们大多数进入了石泉村小学和新组建的石泉村中学、农民夜校、初级职业技术学校,担吕文化课或专业课教师。还有三名学医的学生牵头开办了石泉村第一家医疗站。其余的则投身到石泉村的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和工厂劳动中。
现在,吕大禹成了石泉村最操心、最忙碌的人了。
首先要协调安排这一下子冒出来的几十号人马的吃穿住行,认真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