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艺平平的祈世子(2 / 2)

加入书签

响起,正是沈乐瑶。

她向宣帝告着沈令钰的状:“沈令钰每次上射术课就没坚持过一刻钟,弓都拿不稳,别说射野物,箭都飞不出三尺地,那么好的弓给她就是暴殄天物。”一双杏眸里尽是不满。

告完状紧接着就扯着宣帝的袖子撒娇:“瑶儿可比她厉害多了,不信现在可以比比,要是瑶儿赢了就把那把弓给瑶儿,好不好嘛,父皇。”

沈乐瑶是宣帝最宠爱的女儿,与沈延煦是辰贵妃所生的一母同胞的姐弟,辰贵妃伴驾多年盛宠不衰,一双儿女也是宫中最炙手可热的存在。不受宠的女儿哪个敢在君父面前这样如此说话,平日里宣帝对她几乎是有求必应,可偏偏总是在沈令钰的事儿上面碰钉子。

“瑶儿,这么大人了怎么还与妹妹计较,你年长就让着些妹妹。”景帝虽是不应允她,可语气里并没有责备之意。

沈乐瑶还是揪着他的袖子不肯在这事儿上松口,表情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

宣帝心里也有些不忍:“内库里还有好些上品弓箭,你找个时间进去慢慢挑选,其它看中的宝物也一并带走,好不好。”

沈乐瑶这才不情不愿地答应:“好吧,谢父皇。”她虽骄纵也不是傻子,知道父皇不仅是“父”也是“君”,耍性子也要进退有度。

陛下日理万机,考核射术自然不可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只重点考核众皇子、少数几个得脸的宗亲和出身高的世家公子。

沈令钰借口大病之后身体不适躲了过去,便要去茶亭休息,惹得沈乐瑶当面讽刺了她一声“矫情”。

考核方式为:连射十箭,箭脱靶计零分,箭中靶由射中位置分为1-5分,最后计总分术。

羽箭破空而出的刷刷声在校场响起,半刻钟才停息,宣帝走到每一位参试者面前,一一点评,沈乐瑶和沈延煦这对姐弟分别得了“39分”“44分”,惹得宣帝龙心大悦:“吾儿之英姿,颇有朕当年风范。”

接着夸赞了几个成绩不错的孩子,也勉励了几个分数不甚如意的。

全场分数最高的是五皇子伴读江清瑜,48分,只有两箭没中靶心。景帝欣赏的目光上上下下扫视了他一圈,手搭上他的肩头他,赞许道:“太傅果真教子有方,教的孩子不仅射术过人,听说做学问在内书房也是首屈一指,果真是少年英才,将来必成我朝栋梁。”

江清瑜不卑不亢,没有说因为得到天子称赞而自傲:“陛下过誉了,只愿清瑜这微末之力将来得以全数献于大景。”

宣帝满意地拍拍他的肩膀后离开,到了祁连骁面前时,却是止住了笑容,眼前这张脸让他极度厌恶,太像他的父亲了,虽然性子不似平西王那般张扬肆意,更为冷淡一些,但神似的五官依然能一下子能把他拉回到那段屈辱的日子。

37分,一个不上不下的成绩,不值得夸奖也不至于被斥责,不过作为威名赫赫,令胡人闻风丧胆的平西王之子,实在有些堕其父威名。

宣帝对他好半晌才挤出几个字:“嗯,还需用功。”连多余的套话也说不出口便背手离开。

少年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与周围的人自动隔绝开来,其他同窗要么奴仆环绕,要么好友成伴,但谁也融不进他,他也不欲融入别人。

沈令钰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边,看宣帝便秘的表情,不禁觉得有些好笑,她这皇叔心眼子还真是小,八百年前发生事儿至今仍耿耿于怀,把气撒到一个孩子身上。

她也是后来听祈连骁提了一嘴,宣帝年轻的时候去军营里历练,被分配在当时还是少将军的祈成江帐下,祈成江治军严明,在军营中才不管你是皇子还是龙孙,当时发生了一点儿事让宣帝丢了好大的人。

祈连骁如今在宫中的境遇,就是在他的纵容默许下形成的,不打不骂,不缺吃少穿,只一切待遇都是按最低的来,周围人也识趣地冷落他,祈连骁那高傲的性子又怎么会去主动讨要什么。

本来质子入京都是宫外单独开府,祁连骁入京时十一岁,宣帝偏说他年纪尚小,怕镇不住府里的奴才,在宫里能得到更好的照料,结果……。

沈令钰的眼睛从那道孤寂的背影上离开,脖颈突然有些凉,伸手一摸,原来是下雪了。

“走吧”。沈令钰放下手中早已凉透的茶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