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二五三章 大军出发(三)(1 / 2)
点将之后,从驾呈上军令竹简,我左右展开,朗声道:“军令如山,凡我麾下,必从此令,有敢违背者,绝无宽宥!”
这就是我写的行军操守,十七律五十四斩:
“其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
其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其三:夜传刁斗,怠而不报,更筹违慢,声号不明,此谓懈军,犯者斩之。
其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将,不听约束,更教难制,此谓构军,犯者斩之。
其五:扬声笑语,蔑视禁约,驰突军门,此谓轻军,犯者斩之。
其六:所用兵器,弓弩绝弦,箭无羽镞,剑戟不利,旗帜凋弊,此谓欺军,犯者斩之。
其七:谣言诡语,捏造鬼神,假托梦寐,大肆邪说,蛊惑军士,此谓淫军,犯者斩之。
其八:好舌利齿,妄为是非,调拨军士,令其不和,此谓谤军,犯者斩之。
其九:所到之地,凌虐其民,如有逼淫妇女,此谓奸军,犯者斩之。
其十:窃人财物,以为己利,夺人首级,以为己功,此谓盗军,犯者斩之。
其十一:军民聚众议事,私进帐下,探听军机,此谓探军,犯者斩之。
其十二:或闻所谋,及闻号令,漏泄于外,使敌人知之,此谓背军,犯者斩之。
其十三:调用之际,结舌不应,低眉俯首,面有难色,此谓狠军,犯者斩之。
其十四:出越行伍,搀前越后,言语喧哗,不遵禁训,此谓乱军,犯者斩之。
其十五:托伤作病,以避征伐,捏伤假死,因而逃避,此谓诈军,犯者斩之。
其十六:主掌钱粮,给赏之时阿私所亲,使士卒结怨,此谓弊军,犯者斩之。
其十七: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
之前收罗的从驾、秘书,将誊抄好的军令送到了每个将军手里。
我当即任命孟中为总虞侯。他也是军中出身,知道规矩,这次我把暗驭手带来,许历的天枢众有潜伏、放火、开城门的任务。孟中带着天璇众,一方面为我斥候的补充,另一方面帮我监督军纪。
至于那些从驾、秘书,什么都不说,只要把每天军中发生的事记录下来传报给我就行了。我特别开创了军事主官日记制度,每天晚上军事主官都要将一天的重要军令记录下来,并且做一定的注解,然后由从驾和他共同具名,收存归档。
这些都是战后论功的依据。
“此番征战,重在和民丰财。”我对诸位将军说,“一个生虏按照五个首级记功,首级超过五个不累加记功。战场所得,皆归其占有者;战后所得,悉数充公。请诸君把握分寸,切勿试法。”
“诺!”众将应声道。
走完了这个过程,中军率先渡河。河对岸是前军的后卫,直等我这边腾卫过去接防了营寨,方才开拔追赶前军大队。我再次看到黄河,心中却没有了什么感触。此时的河水还是较为清澈的,并非后世黄呼呼的泥浆水。所以在晋国,黄河也叫白水。
“这些船,太少了。”我摇头叹道。
“船虽少,赵兵的军纪严明倒是让我有些意外。”白起也穿着戎装,站在我身侧。
我们俩都是熟读吴起的人,所谓“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这个基本准则还是得遵守的。所以白起现在虽然还是很傲,但是绝不敢对主帅有任何无礼。
我却想到了另一件东西。
当年在兰州出差,客户请我们去黄河观光。黄河游最受欢迎的就是快艇和羊皮筏子。我们都是沿海出身,快艇早就玩腻了,所以对羊皮筏子格外青睐。客户也是财大气粗,找了当地最有名的“筏子客”,带我们来了一趟长途。
跟这位年老的筏子客交流之后,我大致还记得这筏子是怎么做的。用宁夏山羊去头之后,去除内脏,整只浑脱,不能有丝毫破损。脱毛之后,四足扎紧之后往里吹气,然后灌入清油、盐和水,晃荡均匀,晾晒到皮胎黄褐透明。
最后用麻绳将坚硬的水曲柳木条捆一个方形的木框子,再横向绑上数根木条,把一只只皮胎顺次扎在木条下面,皮筏子就制成了。羊皮筏子体积小而轻,吃水浅,十分适宜在黄河航行,而且所有的部件都能拆开之后携带。
那位筏子客说,他年轻时最大的筏子有六百多头羊皮胎,能载重十五吨,从兰州到包头只用了十三天。
我觉得这个东西可以试试。
听筏子客说直到解放后用的都是宋朝的工艺,全部手工,有机器生产。如此说来,主要就是屠宰、剥皮的技术问题,既然知道了要求,要锻炼出来技术并不是一件难事。虽然这次赶不上了,不过日后总是还要用的。
黄河中游基本就在赵国境内,而且赵国与邻国大多是以河流为界,有一大批熟练的筏子客绝对是有好处的。虽然羊比较贵,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