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上菜(2 / 3)
中都还没有来得及办。因而,在县中还没有诞生时,瓢城市郊区也就是当时的瓢城县却有了这样一所好学校,由此声名大振于一时。学校刚建成,县里很多有名的文人都到这里来教过书,甚至吸引了苏南来的下放干部。
但白莲中学的地理位置却非常糟糕,它是四县交界之地,西近宝英县,南临楚水县,北邻鉴湖县。本来,由于这样的地理位置,加上白莲这个乡非常小,后来撤并乡镇时,曾有动议要将白莲合并给处于青龙与白莲之间的中兴镇的。但因为白莲中学,撤并乡镇就遇到了麻烦,最后,上边只得把中兴镇给撤了,归并到白莲乡成了白莲镇。中兴镇人那时候就差暴动,怎么?我们中兴镇比白莲大,也比白莲的名字要好,为什么就撤了我们?
有了这样的历史背景,白莲中学倒是处处能沾光,虽然地方是偏了点,但机遇还是没有少掉一点,评定县级重点,白莲是第一块牌子,评定市级重点,白莲也还是第一块牌子,现在,很多学校发了疯似的申报省级重点中学,白莲当仁不让,也向上申请了,虽然教学质量一年不如一年,好学校的名声都被后起的像青龙中学、伍佑中学和城里的一中二中抢去了,但白莲中学最后仍然即将通过省重点中学的验收。
当初,张晓中就瓢城师专的一个大专毕业生,来白莲的时候,谁都不认识,谁也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可是有一天,张晓中突然之间就有了一个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亲戚,听说是在省教育厅做个小科长。这下张晓中来了神,想方设法求三姑八婆找到了那个小科长,说是无论如何得帮助你晓中兄弟。这小科长倒也不含糊,一个电话打到瓢城教育局,让局长听电话,我省教厅,发展规划处的,姓杨。上次你们局报来的事业报表,我看还有些问题啊!局长一听,知道对方不含糊,连连点头,都差磕头下跪了。可说着说着姓杨的科长语气软了下来,就说到了白莲中学的事儿,说到了一个姓张的历史教师,今年刚去的,要好好关照。事业报表的事小事,别放在心上,啊?!局长放下电话,一抹脑门子,全是汗,立即让人事股查一查,有没有这样一个历史教师,。一查,果然有。局长说,动一动,动一动,赶快动到瓢城县中。
张晓中从此走上了上坡路。当年就调到了县中,去就做了教务处副主任,再接着是一个劲儿地往上走,教务主任、副校长,直到做到了县中的校长。屁大的功夫,就又到了教育局做了局长。当然,这一切,都是省里那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方亲戚在起作用。人抬人高,亲帮亲好。这时候的八竿子打不着早变成了一根藤上的两颗瓜了。省里的科长往上升一升,这里的兄弟也就往上提一提。
现在,张局长回白莲中学了,校长还是原来的校长常国强,他自己倒反而成了常国强的上司了。
常国强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手下的一个年轻教师有一天会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
既然是白莲出去的,再回白莲,架势就不一样,与常国强握过手以后,竟然还又拥抱了一下,都亲昵得让人眼热了。
张局长如此支持白莲中学的创建工作,实在难得。常国强握手拥抱结束后,说了这样的第一句话。
应该的应该的。白莲中学是老校是名校,有着辉煌的历史,也得有灿烂的明天嘛!
说着话,常国强便引张晓中参观学校,指导学校的各项工作,对创建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看材料花去了很长时间。重点中学的验收,主要就是看材料做得怎么样。
张晓中倒也不含糊,材料中看出了一大堆问题,发现一个问题就做一个记号,随后便要求做材料的人重做,半点马虎不得。
随同张晓中来的人,都是在验收工作中做过很多事情的人,整个半天,还真的发现了不少问题。张晓中说,好在是县里自己组织的预验,来得及修改。要动,认真动,不能敷衍,像那个图拉牛牛记录,不能从人家青龙中学那里借。借也可以,得把青龙中学图书馆的字样去掉。现在到了白莲中学了,你还弄个青龙中学在上面,这是找瘪子吃!
一阵忙活,便到了吃中饭的时间。常国强那里早作了安排,就在镇子西边的晨光饭店。
晨光饭店是白莲中学的定点饭店,白莲中学只要来人到客,如果不在学校食堂办饭,差不多都会在这里招待。
只要有人来,常国强基本上不在学校食堂办饭。一来,担心学校上上下下的人看到了说闲话,二来,晨光饭店的老板张晨光,逢年过节,总要悄悄地到常国强家里来烧香,如果将这生意掐断了,张晨光以后哪里还会来朝拜。
一行人坐上了学校的中巴,往晨光饭店驶去。
一进入包间,就有两个小姐迎上来,一边一个,拖着张晓中入席。张晓中笑得眼睛都不够使了,眯成了一条缝。
张晨光也立即走进包厢,依次给局里的领导和学校领导散了中华香烟。
上菜了,黄焖鱼翅、红烧鳗鱼、清炖甲鱼、干烤螃蟹、河豚草头汤。最不上眼的一道菜是猪心猪肚猪肺三合一的全家福,是白莲这个地方的招牌菜,上档次的筵席上,必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