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旅归(1 / 3)

加入书签

静水河安静的流淌着。

河水,商船,行人,河底的泥沙,河中的水草游鱼,河畔的山川树木,天空的白云,一切的一切都与过去不同,也与未来不同。

此刻,这一切独一无二的就在当下呈现。

同样的行程,顺水而下的船只较之前逆流而上大约要快一天的时间。

近乡情怯,不知道家中父母的情况如何。

唐亦的任务有翠微镇府主批复的文书作为凭证。此次任务完成的时间,耗时较长,期间发生的事情较多。计划赶不上变化,若不是“笑面虎”的事情,唐亦或许早就回程了;但也恰因为“笑面虎”的事,唐亦才有机会窥视到烈日猛虎踏山图的一角。

顺水而下的船只上,唐亦这次没有掺和其他事情。

惬意的在船板旁躺下看着远处的青山缓缓在两岸向后移去。闲暇下来就到船舷看水。

微风拂过,水气迎面而来。

紧绷了许久的神经终于可以放下,这段旅途只是彻底的放松。

不去想以前的人和事,不去想以后的人和事。只是就这样简单的看着周围的风景,作着简单的事。

这四天里,第二天下起了雨。

浓云密布,天色如同漆染般墨黑一片。

闪电在天际跳跃,雷霆在天际轰鸣,旅人在船上观雨。

雨滴从天空中,伴着微风斜斜地打在天地间。

船板,舱板,船帆,船壳上,细雨轻轻洗刷着船上落上的尘迹。

漫天的风雨有些打在水面,微波叠荡,涟漪交缠,空气愈发湿润了。

有些洒落在山林草木中,四野的绿色越发青翠欲滴。

一场暴雨让唐亦他们的船速更加迅捷,泛浊的静水河依旧载着客船驶向临水城畔。

第四天下午,也就是六月初二,他们到了临水城的码头。

唐亦谢过了船家王韬。和着一起到临水城的人走向城门。

走在回家的路上,小乌鸦墨语兴奋的四处乱叫,一头扎进城里去了。它也有自己的家人,也有自己同族的朋友。和唐亦在一起虽然热闹,总归它或者还有一些挂念吧。

唐亦看小乌鸦飞去的身影,心底也是轻轻的笑了。

这次远行。临水城,在他心里成了一座城,他终不会长久的在这座城里久住。

但谁也说不准,若说要久住或许是若干年后吧。

临水城似乎也成了一个地方,他如同一个旅人。

这里有他的家人和朋友,有他的一些羁绊。

以后,他会挂念,但不会长期驻足;他会思念,但不会长期厮守;他会努力守护,但不会长久相伴。

慢慢地以往的记忆看时回溯,从小到大的快乐经历在心底泛起。只是都已经成了回忆。

旅途中,你若要前行,终归不可能带着自己熟悉的所有过往前行。

终归有些东西要渐渐的淡去。

这次是一个地方,下次又是另一个地方。

这次是一些不是很熟悉的人,下次是另一些人。

又或者你采用另一种方法,你把安住在一个地方当作一种旅行,每天看着周围新的变化,或者推动一些新的变化,把完善它来当作自己的旅行,把进一步完善自己周围的环境来作为自己的旅行。

唐亦缓缓走进了城门,看着熟悉的街道,看着热闹的人流,看着繁华的临水城。时间尚早,他走向清远书堂。

他第一次开始审视这座熟悉的城。也第一次开始审视自己曾经走过的路。

他安静地走到了清远书堂门口。

看着熟悉而又陌生的清远书堂,看着自己生活了十五年的环境。

此刻他不再像以前一样是个单纯的学子,来回两千余里的路途,任务试炼的磨砺,让他不再像以前一样来看待自己。

正是下午时刻,大家在练武场上习武。

唐亦找到了徐先生。

一月多没见。徐先生依然是以前差不太多的样子,似乎也没有什么变化。

“学生唐亦,见过先生。”唐亦上前躬身施礼。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徐先生上前拉住唐亦说。

拉到他的书房,两人落座。

“一路顺利,让先生费心了。”唐亦给徐先生简单的说了下行程。

“这次学堂有五十人参加任务试炼,已经完成的有二十人。你的路途遥远,任务又繁杂,能这么快回来,实属不易。”徐先生说道。

“大家都很努力,也是书堂教导有方。”唐亦说。

“出去一趟才月余,怎么学到这个了?”徐先生有些不悦的道。

“先生见谅。初次作任务,大家都比较认真,能这么快完成,实属清理之中。”唐亦一窘。

“小小年纪,还是少学点市侩之气为好。”徐先生微斥道。

“先生说的有理,学生记得了。”唐亦起身,低头垂首。

“坐下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