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七、(1 / 2)
七、
临近结业的日子,晓林想到一件大事,就是须买些礼品带回去。家里姥姥不会计较,意思一下罢了。只是,老太太那里和茜姐家是不能应付的。这一项往少里算,没有三十元也拿不出手。当他揭开自己的衣箱时才知道,里面除去回返的车票钱,剩下的也不过三十元多一点。钱放在衣箱盖上的布袋里,揭开箱盖一条缝“探囊取物”倒是方便,不想今天做难了。这几天的饭菜还要花去一些,剩不下多少钱来购买礼品。A老师昨日上午说起可能提前两天结业。必须立刻发电报向妈妈要二十元,若寄得及时还能收到。唉,小小的麻烦!
晓林去发完电报,顺路在广埠屯花两毛钱买了一斤带辣椒面的咸菜丁。他想,一斤咸菜吃三天,至少可省出三元钱,他没料到,众人都帮着吃,只一天就把一斤咸菜消灭得干干净净。他又去买了两斤。晓林买了咸菜回来时,寝室里只有山东大汉一个人在。他用一种打量陌生人的眼光盯着走进门的晓林,然后,悄悄地捏着两张十元钱递到晓林面前,平静地说:“晓林,你缺钱了吧?这点儿你先拿着用吧。”
晓林不由佩服他的心细,嘴上却说:“不,不用!我还有钱……有钱!”
他摇摇头:“别糊弄自己,老吃咸菜怎么行!”
“我喜欢吃咸菜。钱有,真的!”晓林紧紧攥住他的手。
A老师正式宣布培训班提前结业。也就是说,最迟十二月一日同学们都将告别这里,回到家乡。宣布时雀跃欢呼了不到一分钟,同学们的情绪立刻又变得沉郁起来。啊,多么值得留恋的地方!多么有意义的三个月!
晓林终于收到了妈妈汇来的三十元钱。大家结伴去买了车票,回来时他采购了三十多元的礼品。他的钱几乎又光了──信阳借去了十二元。说是只买书就花了八十多元,已没钱买车票。
有的同学思乡心切,连结业典礼也等不到,领了结业证匆匆离去,二十七日已走了三分之一。送人时全班出动,送到公路边的候车牌前;默默地等了车来,看着上车,频频挥手……
晓林、信阳、山东大汉将于二十九日同车走一路;南京、小不点则乘船走水路。
二十八日的结业典礼,诸位授课老师都来与同学们道别。有的典礼结束合完影因有急事匆匆走了,只剩下忙忙碌碌的A老师、D教授和C老师。
楼下的办公室里摆下三桌丰盛的菜肴,每桌上有一白一甜两瓶酒。聚餐一开始,A老师、D教授、C老师说些祝愿的话,同学代表回敬了各位师长一杯。一时气氛活跃,笑语欢声,竟不象是即将离别之际。三两杯酒下肚,人人都红云罩脸,说出话来更加激荡敞亮。晓林将淡绿色的“绿豆烧”当成了甜酒,倒了半碗连喝三大口,等明白过来已有些头晕了。大家说着话,各自掏出预先准备好的本子,请三位老师题词留念。
A老师给晓林的题词是:让我们用双手将祖国装扮得更美好!
C老师题:希望发扬本地特点,创出古齐鲁花木盆景风格,为祖国争光!
晓林到D教授这儿时,仍有几个同学持了本子围着。此时,门外不远处响声了几声汽车喇叭,D教授抬腕看看手表,说:“很抱歉!我不能一一题了,就写个名字吧。”
最后一个,晓林双手递上本子。
D教授接过去,抬起头来看着晓林:“山东人!不知道时我还猜你是江浙人。”他点点头又低头看着本子,写下四个字:艺无止境!“我把我家的地址给你记上,再有机会来武汉可以直接去找我。”
晓林将本子接过,心中万分感激:有什么能与这样的信任、鼓励相比呢!他见D教授站了起来,问:“您就要走吗?”
“下午要到宜昌,时间很紧,司机已经等急了。对于同学们,我寄予重望!”
D教授和送行的同学们一起走下坡去。晓林一直搀着老教授。他见C老师肩上挎着一架带长变焦镜头的相机,便轻声问:“能和您老合个影吗?”
D教授笑笑,扭头看C老师。C老师会意,托起相机。晓林兴奋地忙站在D教授身后一旁。D教授仍是笑着,把他拉到自己右肩前,说:“这样好。”
D教授躬身进了面包车,向同学们招招手。车开走了。
C老师突然对大家说:“同学们,我也要走了。”
情知是留不住,大家说:“我们送您去。”
“不必了!我还要去卓刀泉庙办点儿事,同学们请回吧。”
同学们还是直送出大门。见C老师向上坡卓刀泉庙方向走去,南京拽晓林一把:“咱跟去看看。”两人急步跟上去,“C老师,您去卓刀泉庙干什么呀?”
“噢,这一片已划入东湖风景区了,我负责总体设计工作,想去拍几张资料照片。”
“我们能一起去吗?”
“你们没有其他事?”
“没有。”两人一左一右跟着C老师。晓林问:“C老师,卓刀泉这个地名做何解释呢?卓刀泉庙又是怎么回事?”
“这里面有个传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