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 3)

加入书签

不值钱又不好看。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出来。

多此一举。

本就不应该拿出来,丢人现眼。

可是看着女知青又莫名走神的脸,池惊寒指尖抖了抖,终究开了口。

“林泉韵。”

池惊寒话少,叫她名字的次数更少,所以每次被叫,林泉韵莫名有种,他说的话很重要的奇怪错觉。

对上他的脸,他神情一贯冷淡,却从抖动的眼睫,几不可闻地泄露点情绪。

又正好被林泉韵捕捉到。

他是不是,紧张?

疑惑刚出现,下一瞬,就看见,一只修长苍白的手越过他们之间的距离,递过来个浅色的笔筒一样的东西。

虽是递过来,但距离她还是有些远,林泉韵愣了两秒,试探问,“这是……给我的?”

池惊寒闷闷地“嗯”了声。

林泉韵才伸长了手腕,接过。

这东西半个手掌高,一个手掌宽,圆圆的,周围有一圈浅青色的纹路,最上面还盖了个严丝合缝的盖子。

有明显的手工痕迹,抛光得不算光滑,摸着能感觉到木质材料特有的粗糙毛流感。

自然古朴。

像杯子,又像碗。

总之不是她见过的任何东西。

视线里,女知青捧着竹碗,一脸稀奇地看,她好像从来没见过这种东西。

也没有排斥和不喜欢。

提起的心脏微微一舒,池惊寒松开攥紧的手腕。

“这是碗?还是杯子?”林泉韵研究了一会儿,依旧没感动它具体的类别,不由出声问。

“竹碗。”

记忆倏忽回到那日,他问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不好的事。

她的回答是碗碎了。

这不是个很认真的回复,随口一说而已。

世界上有无数种裹着不同情绪的随口一句。

可能是难过时,不想被人发现的“没什么”,可能是不算熟悉的人再遇时的“以后我们一起聚聚”……

无数,种种。

算不了什么。

却没想到,他好似当了真。

做了竹碗给她。

一种奇怪的、她很少体会到的感觉,从胸腔里慢慢溢出来,源自于被人认真对待,有温暖,有感动,也有一点几不可闻的愧疚。

她从十年后而来,这件事裹着巨大的谜团。

而池惊寒是解开这一谜团的钥匙。

她如果得到这把钥匙,就能回到属于自己的年代。

动机从来就算不上清白。

拿着竹碗的指尖微微收紧,她亲眼目睹了一切,却依旧不死心,“你……为什么要给我竹碗?”

池惊寒微微抬起脸,一丝不算亮堂的光印入他的眼,吸收了光线后,那双漆黑的眼莫名显出几分认真和温度,像冰雪初融时的第一缕折射过来的阳光。

“因为……我们是朋友。”

一直等他走,林泉韵脑子都还在回荡着,他的声音、他的表情以及周遭的一切。

一遍又一遍。

她无法言说,听到这话的感觉。

就像她本就知道,什么样的鱼能卖得好,随口告诉旁人,那人却捧着好不容易养大的唯一一条鱼,给她道谢。

她不值得被这样对待,因为自己的付出和他的付出不成正比。

她又该如何回报池惊寒给予的一切。

勉强将满腔的心思压下去。

事有利弊,她良心不安的同时,却也找寻到一线生机。

之前的知青岁月,她与池惊寒无甚联系,甚至她连他同在金秋农场都不清楚。

可现在,他却认为他们是朋友。

之前和现在割裂成两个横截面,在她身上交汇,却有完全不同的走向。

那她是不是能认为,事情是可以被改变的。

之前的种种发生在之前,现在的种种掌握在现在。

她不一定会遭遇同样的事件。

一直压在心间的一块大石倏忽之间轻了,她久违地体会到轻松与自在,连身体都轻飘飘的。

她依旧会找到池惊寒自杀的真相。

不过不同的是,这次不仅是为了她,也为了池惊寒。

她会改变掉这一切。

-

穆萍萍味如嚼蜡地咬了口荞麦馒头,又看了眼周围,悄声对林泉韵道,“你有没有觉得农场的气氛越来越奇怪了?”

林泉韵动作一顿,也跟着看去。

李欣和李燕疏一个坐在东这头,一个坐在西那头,身边都围了些知青。

两拨人完全不说话,气氛尴尬又紧绷。

“我听说,李燕疏上个月拿到手的工分少得可怜,连麦子倒了几根都要扣他的工分,”穆萍萍又道,“估计是李欣给王国山吹的枕头风。不过李欣那么找王国山闹,王国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