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坐而论道(1 / 2)
(第一更。努力一万+)
陈再道最终没有听信赵白羽的话去做那心肠歹毒之人,割下小石头的头颅。
赵白羽撇嘴笑道:“只会空谈书生大义于我无用。就当你不是赵勾谍子好了,现在你可以带着这颗小石头滚吧。”
这个为了出人头地已然走火入魔的年轻书生却没有滚,只是抬眼看着神色冷峻的赵白羽,开声问道:“尊我者王,畏我者霸。公子又何必非要用不值一提的霸道来收取人心。”
赵白羽不是当年那个不学无术的打杂小厮,他在莲花峰吕祖藏书里翻过王霸之道的书卷,也算是半吊子的内行。他见书生大有要和他谈王论霸的气势,勾了勾嘴角,笑道:“陈再道,你说霸道低微?但这大乾行霸术三十年可曾衰落了分毫?倒是你所说行王道的西蜀,最后却落得个国破人亡的境地,好不凄凉。”
陈再道死灰般的眼神再度一亮,大声道:“我辈读春秋大义的书生,自然要顺天下民意,行利民济世之举。需知天下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今大乾看似强盛无比,但实则内忧外患不少。公子你且看着,不出几年,这只行霸道的大乾必将声势衰弱,风光不再。而方才公子所举西蜀的王道例子,学生认为有失偏颇,西蜀国破不在国术而在人,倘若不是西蜀皇帝暴毙,王朝动荡,大乾未必能在拿下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西蜀。再者,公子可知西蜀亡国之后有多少大臣慷慨赴死,多少流民宁死不屈?这便是顺应民意王道之功,一旦机缘巧合便可死灰复燃。而西蜀果然在去年复国,这便是王道印证。”
赵白羽听得有趣。大国手百子无敌的李义安分明是崇尚霸道,却不如今遇到的书生反而是尊王贬霸的读书人。
他瞥了眼神采飞扬的书生,冷笑道:“你这番言论,不怕帝都那边听到,派赵勾来摘了你的脑袋?”
一身粗布衣衫的陈再道摇头道:“学生这番狂言当初便在政事堂说过,自然不怕。我原以为朝廷本应该大开天下之门,百家争鸣,却不料因此而遭了祸罪。但我辈读书人岂可因此而噤声,让趋于法家的霸道之术毁我儒学正统?当初在政事堂我就骂上阴学宫撰霸道者都是麻木不仁之辈,只知一己之私利,置天下人心而不顾。当时大儒袁洪诘问我,倘若我辈读书人与百姓笑在一时,后辈却哭百年千年,这般王道又何用处?那时我尚年轻,袁洪又占了天时地利,我辩不过他。但退一万步,我也只能承认王霸并用不可割裂。像大乾这般只行霸道,对王道之说不屑一顾,不用五百年,一百年后兴许就真的再无一名醇儒了,只能走入唯利是图一途,剩下蝇营狗苟的功利之辈。因此袁洪曾在政事堂策论之后同我醉酒,曾呼号我辈当哭五百年后再无一儒士。我看不得他那些钻研苟利,一心曲和奉迎霸道的空谈人士散发的袒胸,却唯独对他这一醉一哭,深有戚戚然。”
赵白羽当年在上阴学宫见多了伤秋悲月之徒,不以为然道:“就上阴学宫那帮狂生,多是些富贵子弟,读书作文都是曲和上意罢了。就是那个袁洪又做得了哭五百年后的道德圣人?他行霸道之说,自然不知道一个馒头得花几文钱。”
陈再道点了点头,走到昏迷不醒的小石头身边,微笑道:“他兴许不知道,我却是清楚,这也是为何我主张尊王贬霸。”
赵白羽起身,走到入地三尺的无锋剑前随手拔了出来,笑道:“陈再道,可惜我将来就算要走,却也是走屠城灭国的霸道之路。”
陈再道背起昏迷的小石头,站在赵白羽身后,朗声道:“无妨,学生还会内王外霸之术。”
赵白羽哦了一声,转头看这个棱角分明一张国字脸的读书人,问道:“你怎么就那么确信,我可以让你一展抱负?”
陈再道指了指天,再指了指地,最后指了指自己的心口。
赵白羽对这个无耻书生又高看了几眼,转身笑道:“好个天地人心所归。”
陈再道恭声道:“公子英明。”
赵白羽对这个书生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刚出了坐而观天的井底,对如今的天下大势青年才俊都未来得及认识,就遇上了一个自荐门庭的陈再道,也不知到底是福是祸,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陈再道背着小石头,捡起跌落在地上的酒葫芦,地走到赵白羽身边,小心翼翼地问道:“公子,接下来我们去哪里一展宏图?”
赵白羽白了他一眼,再看向他背后的乞儿,开口道:“如你所见我身上空无一物,没那个本事让你一步登天,想要将来出人头地?你能耐得住几年的寂寞。”
陈再道打蛇随竿上,笑道:“只要公子肯要我,学生一百年也耐得。”
这些年一直在琢磨官场是非的陈再道,未尝没有弃王道改用霸道迎合上意的想法,但政事堂将他列为黑甲名单,放言永不再录,他又没那个本事叛逃到敌国,只好在这凉州穷困度日。
遇上赵白羽甘心跟着他去搏一番看不真切的荣华,绝不是巧合,而是有意为之。他三年前卖字画时遇见一个风采绝艳的中年儒生,那人同他有一番王霸之争后,惜他才华,指点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