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玄清宫(1 / 3)
宽慰惊魂未定的小长生几句,赵白羽也不用去花费灵蕴推算玄清宫方位如何,只是沿着小长生说的大致方向,一路向东南。
玄清宫位于青雷山上,山势陡峭险峻,高约千丈,云遮雾绕的,出了青州城主街,再往东南一二十里就能看到。
但所谓是望山跑死马,真要走到青雷山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好在一路风光如画,小长生更是看得兴致勃勃,并不觉得乏味。这个七八岁的小孩,长这么大可是头一次出这么远的远门,更可况是去神仙宫邸玄清宫。
约莫走了一个多时辰,两人这才来到青雷山下。
山脚处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写了公侯下马四字,赵白羽早年在帝鼎阁待过,字迹认得,是政事堂政事参知徐龙士的,与帝鼎阁的九龙正匾一样,但这碑字体中规中矩没半点棱角神韵。想来玄清宫终究是比不得帝鼎阁那般的庞然大物,能够被徐龙士题字已是莫大的殊荣了,哪还轮得到它来挑瘦捡肥的。
石碑旁斜倚着一位气宇轩昂的年轻道士,身穿道袍,膝上横放了一柄木体清香的桃木剑,看不出上面布有何种符篆,只是隐隐约约看见上面青光流动。这位俊逸道士闭目养神,一副不沾染红尘半分的姿态,被小长生这些寻常百姓看见,可不就是神仙风姿?
那斜倚的道士只是争眸打量了赵白羽一眼,没有说话,手指却拈成了一个诀印。
赵白羽微微一笑,不愿节外生枝,直接翻身下马,再扶着一脸欣喜向往的小长生跳下马背,沿着山路向上走去。
身后那道士撇了撇嘴,弹了个剑指点在隐隐动弹的符剑上,继续修他的梦春秋去了。
爬山是体力活,以赵白羽的修为来登山自然能够一口气登顶,但小长生却是做不到,每当小长生体力消散感到疲倦的时候,赵白羽便会停下脚步,在他背上输一点气机。
两人沿着山路一路向上,山腰上一块玄清大道的牌坊处有着些许的眉清目秀的道童,眼见着赵白羽牵白马而来,眼前一亮,立时就有一个约莫十一二岁的道童殷情地牵过他的马匹,栓在一旁。再转让另一名道童领着赵白羽登山。
赵白羽知道这是玄清宫看人下菜的套路,虽说是超脱世俗的修行之地,但山上总得花销,总得要香油钱,再说修行之事根本就离不了银两,银钱当然多多益善,他们这是把自己当豪客了。
赵白羽也不点破身前道童的心思,只是沿路看着青雷山的风景。天下有福天三十六,洞地七十二,青雷山的玄清宫被评为福天第六,气机灵蕴自然比青峰山要雄厚得多。早先李义安也曾让他去看看天下不一样的风景,所以性子薄凉的赵白羽这才毫无芥蒂地带小长生来这里。
长生爬了一路的台阶,却丝毫不觉得累,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前头领路的那位道童,犹豫了许久,终于壮着胆子问一些憋着许久的问题,大多诸如玄清宫收不收徒,有没有什么要求之类的。那领路的小道童摸不清衣着相对简朴的长生跟赵白羽是什么关系,大多有问必答。
似乎怕两人走着无聊,小道童还主动讲起玄清宫的一些传闻。大多是自买自夸的腔调,什么青雷山之所以叫青雷山,全是因为每年清明前后总有数千道青雷降落此山,却不伤人,反而是在玄清宫后山孕育出一截青雷紫木,因而刻出的符剑都属于上品灵器。玄清宫现任掌教,不但可役鬼神三十六,还呵可成风雨挥手招致雷电,修为通玄,这才有幸被政事堂赐字,封为从二品的神霄青雷真人。小道士口才极佳,说得玄清宫是天下少有的神仙福地,只听得小长生目眩神迷,对能在这修行愈发地向往。
走了半响,三人终于是走到了山上,三座气派恢弘的大殿以一条直线座落其上,四周又有无数建筑,许多玄青色道袍的修士正领着香客四处走动。而正前殿的方向则立有一尊高约三丈的香鼎,整个地上都铺以汉白玉石,当中饰有道教的阴阳双鱼。广场上香客熙熙攘攘,烟云缭绕,气象万千。
小长生看得眼界大开,暗自感叹果然是神仙府邸。
跟着领路的小道童穿过广场,再登上几尺高的台阶,赵白羽在殿门口微微地停脚,前殿悬有道门鲜红桃符,楹联由楷书写就,难得的铁画银钩,颇见功底,是正统的道家腔调:作恶多端,入庙烧香未免有益。问心无愧,过门不拜倒也无妨。
赵白羽微微一笑,跟着小道童跨过门槛,入了大殿,玄清宫不似有吕祖传承的青峰山,殿上供奉的是道教正统的三清祖师,比起青峰山那尊寒碜的泥塑,这三尊神像无疑要仙风道骨出太多。
殿内有掌管祝词香火的道士,眼见着小道童领着一位世家子弟上香,立马眉开眼笑,念起讨好的祝词咒。
赵白羽识趣地掏出了几百两银票放入功德箱内,一旁的小长生看的目瞪口呆,就是那个常年主持祝词香火的道士也失了神,这般出手阔绰的豪客可是有许久不曾见到了,因而念起的祝词愈发地吉利。
小长生怯怯地拉了拉赵白羽的袖子,小声嘀咕道:“赵公子,长生害你破费这么多,回去娘亲真的要打死我了。”
赵白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