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突出(1 / 1)

加入书签

姚叙堂三步并作两步跑回家中,正琢磨着给娘和姐姐送饭的事情,忽的发现娘和姐姐已经在家里了。

“娘,你们怎么回来了?干完活了吗?不是等我去送饭的吗?”姚叙堂问道。

“今天中午日头毒的很,我们就先回来了,等过晌下下阳再去,你今天去学校怎么样?”孙氏一边往锅里坐上要熥的玉米饼子,一边问道。

“娘,我今天认了十个字,老师是后河村原来那个会计,我们都叫他赵老师。小正哥也在学校,晌午我跟他一块去。”

“嗯,那你好好学,能识文断字的,以后不吃亏。”孙氏笑着说。

这时,丫头走过来笑着说:“娘,小松识字了,是不是就能给我起个名了?”

如今,丫头也15岁了,出落得肉乎乎的,带着明显的青春期少女的那种朝气。丫头并没有因为让弟弟去上学而不让自己去上学而懊恼。也许是她已经默认的接受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封建思想,也或许是她本身对求学没有像姚叙堂那样的欲望。总之,丫头已经习以为常的认为,自己这一生嫁人前就和娘维持这个家,嫁人后就相夫教子。

姚叙堂听姐姐这么一说,倒来了兴趣说:“行啊,我给你起个好听的名,我还教你写。”

丫头咯咯笑了,说:“娘,你看小松,这才上了半天学,就觉得自己成教书先生了,哈哈。”

孙氏接过来话茬说:“可不是嘛,自己还是个半吊子,哈哈,你姐啊,用不着你起名字,等给你姐找个识字的主,人家说不定就给起个名字了。”姚叙堂听罢,也笑了笑说:“我姐找主我就能吃喜糖了,哈哈哈。”一家子哈哈笑起来,孙氏自己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日子虽说过得艰难,但好在两个孩子都还算听话,给了孙氏很大安慰。

下午,依旧是赵志军给上课,但下午上的是算术课,赵志军发现这些孩子多多少少都会点加减法,毕竟这种基本的算术,生活中还是经常需要用到的。有了基础,算术课上,赵志军就讲的深了些许。一讲深了,难免有些孩子会听不懂,但是大部分孩子都是本着认几个字,学点东西,回家接着种地放牛的想法,所以求知欲也就没那么强烈。但也有个别的孩子,是有好奇心和求知心的,姚叙堂就是其中一个。

赵志军在讲到乘法的时候,姚叙堂就在想,一个数能不能乘上0?乘上零等于多少呢?乘上零是不是就等于翻了零倍?那到底是等于零还是等于他本身呢?他正自己皱着眉头琢磨呢,正巧被赵志军发现了,叫道:“姚叙堂,走神了吗?”姚叙堂回过神来,吓了一跳,说:“老师,我在想事。”

“想事?说来听听。”赵志军以为姚叙堂正在开小差。

没想到,听完姚叙堂的问题,赵志军竟会心一笑,并耐心的回答了姚叙堂,也一并给其他同学讲解了。赵志军心里还是很得意的,毕竟作为老师而言,总是希望自己有那么几个得意门生。他来教课也有个三五天了,一直感觉都是自己的热情要大于这些孩子们的求知欲。没想到,这姚叙堂刚来第一天,就让他眼前一亮。

姚叙堂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赵志军算是他的启蒙老师,虽然这位老师并没有多么深厚的文化背景,但是足以让姚叙堂记一辈子。在以后的日子里,赵志军逐渐发现姚叙堂的天赋,他就是个学习的好苗子,有很多时候,赵志军甚至都觉得姚叙堂比自己懂得多。因此课堂上,人前人后免不了多夸赞他几句,久而久之,村里的人都知道,姚家二小子是个聪明的主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